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图)广西一下岗工人自创稻杆画 将“稻草变金条”

(图)广西一下岗工人自创稻杆画 将“稻草变金条”

2012-06-26 11:44 文章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卢志辉正在创作稻杆画。

卢志辉的稻杆画。

现状:稻秆画扬名

6月24日,当人们沉醉在端午佳节的假日休闲氛围中时,卢志辉却挥汗如雨。在30平方米见方的小工作室里,他在埋头创作壮族的神话故事——布洛陀制作铜鼓。只见他在一张牛皮纸上画好了图案,然后便用经过处理的稻秆覆盖在画作上,用熨斗将稻秆表面加热,稻秆便服服帖帖地粘在了画纸上。

“我想在今年办一场‘稻魂’作品展,用壮家最常见的稻秆,创作出表现壮族神话故事的稻秆画。”卢志辉说。

据卢志辉介绍,其实稻秆是很有“历史感”的东西,有考古资料显示,稻秆是最早发现存在于人类墓穴中的农作物,而且可以历经千年不腐,也是壮族先民日常使用的事物。所以,卢志辉想到用稻秆来创作与壮族神话故事息息相关的作品,展示壮族先民的生活。

2012年元宵节,卢志辉用稻秆创作的壮族故事艺术稻秆画,被选为广西艺术的代表作品,参加在韩国举办的文化交流展,震惊了世界。不久之前,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也专门来拍摄了卢志辉稻秆画的纪录片,正式向海外推广。
 

回溯:10年自创稻秆画

稻秆这种随处可见的材料,是怎样被卢志辉发现、又在他手里绽放出艺术的光彩的?

其实,自小就展露出绘画天分的卢志辉,并未接受过正规美术专业教育。因为爱好绘画,他从小便被木工师傅所喜欢,常常被叫去在木工们手工制作的家具上作画,小朋友的手艺胜过了大人。初中毕业后卢志辉参加了工作,但他仍去拜艺术学院的老师学艺,没有放弃绘画这门爱好。

1997年,卢志辉夫妻俩都下岗了。为了生计,他开了一间天然画业店,妻子则开了间小裁缝店。2000年,原南宁地区第三届文化艺术节在扶绥县举办。在朋友介绍下,他拿出精心制作的根雕系列参展,竟然获得一等奖,这使卢志辉看到了根雕创作的商机。不久,他便开起了根雕店,但因制作根雕的原材料日渐难寻,很快,他的根雕生意慢慢清淡。如何寻到一种随处可见又便于艺术加工的原材料?卢志辉开始了思索。

2001年,在尝试过竹壳、芦苇等六七种材料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几捆稻草,不禁心中一动。他找来空心稻秆从中剖开,用熨斗熨平,然后用烙铁烙出五个色阶,用两天时间,做成了第一幅稻秆画《喜鹊登梅》。

梦想:稻秆画成为新产业

刚开始,稻秆画难以让人接受。而如何将稻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也让卢志辉头疼。

比如,如何才能让稻秆变得更加柔韧,不易发霉或长虫子;如何能让单一颜色的稻秆变得层次分明,且易于粘贴到背景板上。这些今天看似很容易的事情,却曾让卢志辉绞尽了脑汁。他向父母学习浸泡去糖技术,跟妻子学习使用熨斗加热技术,自己调了几十种胶水制作预热粘贴的底胶,终于将稻秆画技术钻研出了“独家秘方”。

如今,卢志辉的稻秆画一般按画幅大小售价从300元到12000元不等,在销售旺季,每天都能卖出好几幅。还有4幅稻秆画送到广西民族博物馆,作为民族艺术的代表作被收藏。

2012年年初,卢志辉在扶绥开设了“卢志辉稻秆画工作室”展览厅,聘请工人开始流水线处理稻秆,将稻秆画当成实业来经营。此后,新的工作室展览厅既可以为观众现场展示稻秆画的制作过程,也成为新的稻秆处理基地,为稻秆画产业化提供后备力量。

“现在我感到压力很大,10年前,我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10年后,我觉得我需要思考的更多,想为家乡做更多的贡献。”卢志辉说。他如今正在筹备大型稻秆画系列“稻魂”的作品,展示水稻文化和壮族神话故事,希望能在今年年底展出。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