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莫斯梅半身像》油画现藏于华盛顿国家画廊,描绘了一位姿态端庄的年轻女子,身穿红色和紫色条纹紧身上衣,蓝色裙子缀有橙色圆点,背后一片浅淡的维罗纳绿色。她虽然坐在靠背椅上,上身却挺拔前倾,显示出一股活力。在完成该画作后数天,梵高画了这幅相同题材的素描,更加突出了人物的神态,折射出她纯净的内心。
实际上,直到1881年底,梵高28岁时才初步试水油画。然而,在此之前所进行的长时间的素描写生积累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主观的个人原因迫使学业中断,梵高15岁便开始了在欧洲著名画廊的职业生涯。此后,无论在海牙,还是在后来的巴黎或伦敦,他都不断进行着素描写生训练。不过,当年的梵高及他的家人从未想过今后会走上职业绘画之途。因此,早年的绝大部分素描均未保存下来。从1873年至1879年,也就是梵高20岁至26岁之间的习作只留下来20幅。
《莫斯梅半身像》是梵高28岁时决心以绘画为职业后的作品。1888年7月底至8月初,距离梵高离世还有两年时间,他创作了12幅素描,这是其中一件。这些作品应该是对完成不久的一批油画的重新演绎。其中就有现藏于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轻步兵》和现藏于洛杉矶盖蒂博物馆的《邮差约瑟夫·鲁林肖像》。
这12幅素描作品在笔触和点线上所体现出的艺术敏锐度明显糅合了梵高对于日本的热爱。虽然梵高从未踏足远东,但却被19世纪下半叶席卷欧洲的日本主义热潮迷倒。在巴黎时,他曾每日流连于法国著名日本艺术品商人西格弗莱德·宾的店堂,仔细研究和选购浮世绘木刻版画,带回住处进行认真的临摹。他深深地沉浸在日本文化之中,觉得这个遥远的国度是一片未被欧洲上流社会的浮夸与虚伪所玷污的纯净而古老的土地。
1888年2月,梵高离开巴黎,按照弟弟的建议来到了普罗旺斯大区的阿尔勒居住,这里灼热明媚的阳光,让他感到压抑很久的激情得以充分地释放。他开始幻想普罗旺斯就是相当于日本的“乌托邦”。1888年7月底,梵高在阿尔勒创作了《莫斯梅半身像》油画,作品的法文名字“Mousmé”来自小说家皮埃尔·洛蒂的作品《菊夫人》。讲述了一名日本女子与一名驻守在长崎的法国海军军官之间的婚姻故事。这个名字用来指代女主角菊子这样的日本年轻女性。这本小说其后成为普契尼著名歌剧《蝴蝶夫人》及梵高四幅作品的灵感来源。
梵高本人对这一时期的素描作品十分珍视。他曾在信中向弟弟提奥表示,油画缺乏素描的“清晰触感”。在《莫斯梅半身像》中,油画里的强烈色彩对比关系被各种线条和圆点所取代,营造出交替的深浅色调。梵高的成熟油画作品是以高纯度的色彩对比和厚涂为主要技法特征;一旦回归素描创作,线与点则成为他编织人物个性最为有效的手段。
关于画中人的身份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说她是当地一位磨坊主的女儿。在1888年7月29日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他表示自己画这件作品只是为了表达对洛蒂这部小说中人物的一种个人化的回应。“若你读过《菊夫人》就会知道谁是莫斯梅了。我刚画的这一幅是一名普罗旺斯的女孩,大约12或14岁。”梵高共画了三幅《莫斯梅半身像》素描,除了这件拍卖外,另有两幅完成度较低,分别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和莫斯科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