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岳三十六景 神奈川冲浪里》 葛饰北斋
梵高见过《神奈川冲浪里》,对此欣赏有加,他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诚如你所见,海浪如同魔爪,牢牢地抓住了船只,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这件作品无疑最具日本的象征意义。葛饰北斋一生坎坷,“富岳三十六景”是他于1832年完成的作品,此时他已72岁。
另一件《凯风快晴》,更是以大大的三角形醒人耳目。画中描绘了富士山出现的特殊季节现象,据说此山在夏末到秋初的早晨,有时会在特殊气象条件下被染成红色,因此,被人们称为“红富士”。相传看到的人能够吉运高照,财运连连。
葛饰北斋把握了人们的心理,创作了这件脍炙人口的作品。他把富士山安放在中央靠右的位置,山脊长长的轮廓线,将画中景物划分成前部与后部,也形成了经典的对角线构图。画家舍弃了山体的具体描写,将富士山概括提炼为简洁明了的形体和色块,造型生动,富于张力。他吸收了传统“锦绘”的色彩,以热烈的赭红、靛蓝和墨绿组合出清晨阳光映射下奇妙的山景观感。作为浮世绘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画师,葛饰北斋活跃于江户时代后期到末期,在长达90年的漫长人生中,他创作了超过3万幅的作品,被西方人看作“浮世绘三杰”之首。
画中的江户
一般来讲,从1603年至1867年间被称为江户时代。这个时期的日本为德川幕府所统治,整个社会被严格地划分为四个阶层: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1639年,日本颁行最后一次锁国令,只允许荷兰人及中国人在长崎出岛进行贸易,而商业仍越来越重要地占据经济生活的主体地位。由于长达200多年的稳定,没有战乱,社会在富裕程度上有了整体性的提高。浮世绘成为普通百姓最为喜爱也购买得起的艺术作品类别。
日本浮世绘史上,“歌川派”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派别中,出生于1797年的歌川广重更是画中魁首。他原名安藤广重,从15岁起拜在歌川丰广门下学习,达十余年。在他34岁出师之时,恰好遇到72岁的葛饰北斋陆续推出“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作品。歌川广重深受启发,本来就偏爱风景的他,决定潜心于风景创作。这样,他便与晚年的葛饰北斋一起开拓出浮世绘史上具有真正意义的风景画门类。1832年,歌川广重随幕府官员从江户走到京都汇报工作,然后折返。这一段路大约200公里,沿途所经过的地区叫“东海道”。这次游历后第二年,歌川广重出版了“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
可惜,本次展览没有这个系列的作品,但颇为难得的是,展厅布置的第一件作品为歌川广重绘于1858年的《参宫上京道中一览之图》。整件作品由6小幅联结而成,以“双陆游戏地图”的形式描绘了从江户到伊势和京都的地图。由于德川幕府的管制,当时的人们只能以参拜为借口进行长途旅行,于是民间掀起了参拜伊势神宫的热潮。人们来往于东海道上,目睹途中的种种美景。歌川广重在此基础上绘制了这幅画卷。中央稍靠左即是富士山。有趣的是,古代的日本人将唐(中国)、天竺(印度)和日本指称为“三国”,而富士山是“三国第一山”,由此可见,它在日本人心目中具有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