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晒”出红色经典 “奏”响时代最强音(组图)

“晒”出红色经典 “奏”响时代最强音(组图)

2021-07-09 14:43 文章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走过的辉煌历程,滋养了几代艺术家无尽的创作灵感。他们情不自禁拿起画笔,真诚再现百年党史中一幕幕经典的瞬间,一个个大写的“人”,留下一大批颇具感染力的美术作品。

这个火红的7月,上海庆祝建党百年美术馆展览季“合奏”出最强音——全城众多美术馆齐齐举办相关展览,数量多达三四十个,纷纷“晒”出红色经典馆藏或重磅新作,成为申城红色美术资源的一次难得梳理,更让红色精神激发出更为深远的力量。

①方增先创作于1955年的《粒粒皆辛苦》,中华艺术宫展品。

②陆俨少、唐云、伍蠡甫、张守成等创作于1965年的《新安江》,程十发美术馆展品。

航标闪亮,以浩然精神照见砥砺前行的路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来时路,革命英烈、时代楷模等卓越人物以及井冈山、太行山等革命圣地是其中颇为闪耀的航标,凝结着这段光辉历程的浩然精神,提醒着今天的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新近登陆刘海粟美术馆的“百年肖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以70余件作品为百年来那些值得被记住的革命先驱、国之栋梁、时代楷模、无名英雄等卓越人物筑起丰碑。这些作品甄选自长三角20余家艺术机构,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个种类,其中不少颇为经典。例如,杨可扬创作于1963年的木刻版画《雷锋像》,尺幅不大,却以鲜明的色彩、精练的线条刻画出人物的品格内涵;谢之光创作于1966年的国画《杨怀远》,定格了让“小扁担精神”薪火相传的共产党人杨怀远;石奇人创作于1998年的油画《先驱者》,为相约建党的陈独秀与李大钊画像。几代艺术家用精湛的技艺让一个个难忘的身影逐渐清晰生动起来,成为历史记忆的永恒、时代精神的载体、生命品格的升华。

国画笔墨描绘红色山水,传统艺术致敬百年征程,这样的尝试来自亮相陆俨少艺术院的“井冈山&太行山颂——上海市山水画名家作品展”。展览共集结30位上海知名山水画家歌颂井冈山、太行山的60余件作品。井冈山、太行山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前者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后者作为中国共产党抗战敌后根据地,开展了很多艰苦卓绝的斗争。歌颂这两座山,也是在歌颂峥嵘岁月的不朽精神。同时,传统山水画与革命题材的结合,也为笔墨技法的创新提供了多种可能。而这些,观众能从此次展出的车鹏飞《黄洋界》、王漪《井冈山》、汪家芳《太行秋韵》、乐震文《雨过万峰来》等作品中得以窥见,不仅成为对于海派山水画成就的集体检阅,更体现了海派山水画家的历史情怀与社会担当。

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举办的“饮水思源——上海中国画院藏红色主题作品展”上,红色圣地亦可谓前辈艺术家们热衷于表现的重要题材。陆俨少、谢之光、唐云、方增先合绘的《东方的曙光》描绘了召开中共一大的那幢石库门小楼;胡伯翔深入大西北之后,1962年画下《革命圣地延安》;丰子恺名作《饮水思源》聚焦的那口水井,被当地人称之为“红井”,那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亲自带领干部群众开挖的,成为彼时党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历史见证。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