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水墨当代性的双轨

水墨当代性的双轨

2021-09-06 09:51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曹晓凌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现代中国绘画水墨造型及工具技法手段的创新,无所不用其极,水墨造型是与西方绘画属性区别的分界线,是中国绘画最独特的魔幻与技艺,其笔墨在粗放与精细之间,在繁简与浓淡之谷,在虚实与未知之穷,而未知给画家提供了无穷的探索与创新空间,从抽象到具象,从心象到意象,尽情挥洒、传移模写,出现可遇不可求、独特而又不二的不可摹仿的精彩细节,乃笔墨共舞,这是中国水墨的一大特性。

然,水墨与宣纸的融合像是脱缰的野马,如何驾驭?如何移写?如何造型?如何表达艺术语言的精神属性,成为中国画水墨的大课题。

首先是中国绘画工具材料演进。从唐朝产生宣纸后到南北朝以文房四宝命名,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到今天中国绘画工具材料仍在演进,除墨(色)无变化外,笔和纸的种类繁多,所用的笔不再仅仅是各种圆尖形,诸多画家尝试排笔或异型;宣纸中的生宣熟宣也是琳琅满目,以满足绘画的特殊效果及技法手段的要求;而“砚”则被盘类或其他代替,但文房四宝的属性没变。这主要针对中国绘画从技术层面上的工具材料演进与创新而言,与中国绘画学术无关。

二是,文人画的笔墨功夫与水墨造型的艺术语言精神属性。中国绘画非常注重笔墨功夫,诸如干、湿、浓、淡、皴、擦、点、染、勾、勒、涂、抹及点线面、黑白灰等,尤其是善用水,这些都是常规性的。相关技法、手段、技能以《芥子园画谱》为例及诸多名家的著书立说大都是格式化的水墨造型。这些对一个艺术家而言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毫无借鉴价值。艺术进入现代时,这些基本的技法和手段难以满足艺术家的需求,皆需要予以弱化。追求个性和风格及中国绘画的书写精神,诸如用笔惚出恍入,用墨见气见韵,气沛韵长,潜隐中见沉雄,幻化中示恢宏,润而有骨,以虚见实,得厚重,也得空灵等等。避免陷入水墨原本的属性泥潭,但这只是在传统文人画上的进取,与中国绘画的当代性无关。

三是,当中国文人画遭遇变革与多元,促使水墨造型与艺术语言走向前沿,为中国绘画的当代性提供可能。是笔墨当随时代,还是中国绘画应当随时代?由于笔墨本身具有其深又纯粹的技术含量和不可模仿与复制的独特魅力,水墨的原创性至关重要,寻求实践与突破成为必然,这时的水墨造型艺术语言的精神属性取向,当世界或自然界事件被叙说被描写的时候,的确是他物,但其本质不是他物,是他物的全息,与我们相关联,我们都在其中,并共有一样的本质,在我们的笔下,我们可以进行筛选、甄别,甚至将其撕碎了进行重组,形成鲜又活的整体语感,有别于文人画或新文人画,这时的当代性可能呈现出来了。

中国绘画的当代性也遭遇过尴尬,尤其是“88现代思潮”对中国绘画的嘲弄。当然也有值得争鸣的,最典型如“今天不懂的,明天会懂,自己不懂的,别人会懂。”“今天的创新就是明天的传统”等等,的确有不够理性之处,“自己不懂的,别人会懂”?也不必大惊小怪,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如外国人看水墨画太阳,看出画的是婴儿肚脐;今天的创新就是明天的传统?应加上释句:传统也在演进,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可以超越,但不可超离;传统可以延伸,可形成的支流还是与传统有关联,而支流的命运面对大海不是汇入就是消失,这是支流的宿命。

近几十年艺术界呈现出一波水墨热潮,所谓当代水墨的问题也被频繁地讨论,但究其定义,所谓“当代”其实是沿用了“当代艺术”对于实验性和当代性的界定,这里的“当代”一方面是时间概念,另一方面则是指作品以水墨材料为媒介,能体现当代社会精神内核和当代文化核心价值。这种精神内核是当代水墨实践的内在支撑,而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很多水墨艺术家展开了形式多样的探索,有的是从绘画本体上进行深究,有的则是在拓展水墨媒介的边界,在众多水墨实践中的研究几类不同方向,并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作品刷新画坛。

因此,水墨造型及工具技法手段的创新与多元艺术语言的精神属性是当代性的双轨,驾驭得好才能保证前进的方向。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