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窦德盛在“千人同书中国梦”现场书写 “运”字
2020年10月25日,在“千人同书中国梦”重阳祈福活动中,窦德盛现场篆书长6米宽4米的“运”字,寓意国运昌盛,为明年在西安举办的第十四届全运会赋能喝彩!他将来自《绎山碑》一类小篆均衡、对称、稳定、平正的特征融入大篆,又将大篆旁逸斜出的特征在均衡、稳定的原则下加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寓巧于拙,借古于今,线条圆融流动,气象劲健沉雄,以地道的篆籀笔意表达出宽博、圆融、浑厚的胆识和气魄,真乃“挥毫落纸如云烟”。“篆籀绞转”的笔法,古趣盎然的书风,古茂雄秀的风采,圆润大气的骨格,遒劲郁勃的态势,质感雄浑的线条,肉里裹筋,筋中藏肉,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在结体布局上于长短有变、参差错落的并行方式来透示出理性与自然的交融,完成了篆书精美的形体构造。嗟乎,书写曾经贡献给人类一个如此自然、如此精微深远的感受世界。
“人不仅在意识中以理智的方式,而且也以实际工作活动的方式,表现了他自己,从而在自己所创造的那个世界中观察他自己”,成就他自己。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的这段话,深深地启迪艺术家在自己所创造的书法文字形态中观察其美的内在本质与外观形式。作为书法艺术物化形态的线条,是“有诸于中而形诸外,得于心而应于手”,是书法家主观世界的表现,而不是客观世界的再现。
谈及“巨书”的艺术表现力,窦德盛认为,首先必须具备“庖丁解牛”的襟怀,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统一;其次,必须积淀深厚的功力,运笔行气收放自如,如有神助;第三,必须心态平常,物我两忘,保持适度紧张。在谈到笔法的奥妙时,窦德盛一边示范一边讲述:运笔的方法不同,点画线条就有方笔、圆笔之分。方笔以“折”为使转,在书写每个字的点画线条时行笔断而复起,其收锋为“外拓”法。圆笔以“转”为使转,行笔换而不断,其收锋为“内擫”法。方笔用法如魏碑中的《张猛龙》,圆笔用法则如魏碑中的《郑文公》。而方圆并用的运笔方法,就会产生刚劲中寓灵秀,婉约中含峻奇的形式美感。此外,书法线条在纸上运动的形式也不是平拖直划一抹而就,而是以节奏韵律的变化呈现出轻重徐疾、抑扬顿挫,在笔情墨韵中激荡着情感的旋律,在形式美中渗透了强烈
的音乐节奏。正所谓“鼓瑟纶音,妙响随意而生。”在章法上,讲究行气布白与呼应离合,或疏密虚实、或俯仰顾盼、或险绝奇拙,使每个字都成为一个个“上下相望、左右相近、四隅相招、大小相和时长短阔狭,临时变适”、“八方点画环拱中心”的“空间单位”。
在60多年的书写与研习中,窦德盛游心于篆隶和南北朝碑刻,以临书为课业,以翰墨为刍豢,浸淫濡染,以文养墨,以学励笔,以书养心,以艺立品,追求书品、文品、人品并重。所以,他的笔下点画结体,不虞失则;规旋矩折,俨然可观。分间布白,于眉宇胸次间,亦见襟怀气度。其篆书浑厚雄健,崚嶒朴拙,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与韵致,自非斤斤临池辈可比。在窦德盛心目中,书法要有灵魂,就必须读经史而养心性,明源流而知行止。“吐弃到人所不能吐弃为高,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为大,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为深。”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堂奥,自成一家。
偶读闲书,看到近人吴丈蜀赞叹谢无量的书法:“突破藩篱迈归踪,师承魏晋尚融通。成家岂是临摹得,造诣全凭字外功。”不仅堪为书家绳墨,也可视作窦德盛积年酝酿之写照。(撰稿 王遂社 摄影:刘正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