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用“巧实力”打开文化产业强国的中国路径(图)

用“巧实力”打开文化产业强国的中国路径(图)

2021-11-24 11:20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之所以将文化强国作为第一个强国目标,主要在于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文化自身建设的完善和强大,更是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的塑魂和赋能,而这种赋能离不开文化产业的载体功能和支撑力量。

2

文化产业是国家“巧实力”

文化往往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而文化产业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巧实力”,因为其兼具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

从文化属性看,文化产业是非常有效的软实力载体。文化产业在产生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方面起到的作用,要比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诉求的宣传产生的效果更明显。它是一种典型的“以文化人”的方式,即用文化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甚至行为。文化产业,一方面是文化的创造;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基于市场配置资源,以获取盈利为动机的商业活动。这种活动让文化创造有更好的实践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所有的生意人,都要从产业的角度了解市场、适应需求,最终让受众既愿意花钱,又乐于接受其中所表达的价值观以及所倡导的生活方式。等受众都接受了的时候,其在商业上也会更容易成功。所以,文化产业是强大的国家“巧实力”。

同时,文化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能。文化产业作为产业本身具有强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同时也可以赋能其他相关产业经济的附加值,提升这些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的活力和能力。

以美国为例,他们没有“文化产业”的官方概念,通用概念是“知识产权”或“版权产业”。权威报告显示,2019年,美国全部版权产业占美国总经济规模的比重为11.99%,即便2008年出现比较严重的经济衰退的特殊时期,美国在版权产业依然保持着很强的发展态势。另外,在美国经济总体增长比较缓慢的态势下,版权产业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

文化产业强国的“他山之石”

第一种类型,英国模式。英国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其整个进入后工业化以后的国家战略调整有关,即从日不落帝国的成就梦想里突围,走向一个真正意义上更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英国。

根据统计,2019年文化经济部门为英国经济贡献了2950亿英镑,占国民经济增加值的15%左右,成为英国转型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支撑。

创意产业对于英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和塑造具有显著的作用。一方面,向全世界展示英国文化创意方面的魅力和实力,另一方面与经济效益二者有机统一,相互成就、相互支撑、相互发展。

第二种类型,美国模式。好莱坞占据全球电影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也整合了全球范围内与电影产业相关的产业链,这是传统的文化产业类型。

在新兴的数字文化产业,美国在全球的布局也非常深广。如影音领域,奈飞公司的全球付费注册用户已经达到两个亿,规模非常大,而且它在实施着全球化的本土化策略,更有利于吸引所及国家、地区的消费者群体。

美国的文化产业也成为美国外交战略的一个有效工具。根据媒体报道,201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造访加州梦工厂动画公司大本营,在讲话中提到,那里是美国的经济引擎之一,同时娱乐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部分,而且正是这一部分让美国显得特别。

第三种类型,日本和韩国模式。如果说英国代表着市场经济国家由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美国代表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那么日本和韩国则体现了一种在政府主导之下,把文化产业作为立国战略一部分的模式。日本和韩国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确实有东方国家共同的特征,高度重视文化,而且都不约而同地将建设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支撑部分,提出文化立国、文化强国,甚至还建立了全球体系中的文化强国目标。例如,日本政府2013年拿出500亿日元正式成立了“酷日本”基金,来推动涉及日本文化的相关企业向海外扩张。一方面,企业拓展市场实现了企业在全球的收益;另一方面,借助企业的力量、企业的通道,在获取收益的同时,实现日本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目标。

在普遍市场化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宣传来推动国家文化走出去,费而不惠。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式,则更具有可持续性,可以落地生根,产生更强的活力和更大的竞争力。

文化产业强国的中国路径

对于中国,建设文化产业强国的路径又是什么呢?我认为中国的做法有三个特点。

第一,改革解放文化生产力。从改革的角度看,改革释放和解放了文化生产力。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萌芽,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相伴相生。文化市场活动,让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娱乐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且文化消费的潜力也得到了充分激发。

制度层面上,关键性的推动力量是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生产要素市场化逐步启动,港台流行音乐等文化商品,日渐风靡中国大陆。文化市场的活跃也推动了文化商业现象的大量涌现,很多自发的文化市场主体出现,各种各样的文化消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地冒了出来。如电视剧《渴望》的收视率超过90%,此前电视剧绝大多数是由财政预算拨款,很少有商业回报,《渴望》标志着中国电视剧行业开始逐渐走向商业化,甚至产业化。

第二,市场激活文化消费力。从市场的角度看,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极大激活了国内的文化消费力,文化领域出现大量的转企改制等文化体制改革事件。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2000年广电业的集团化也拉开了帷幕。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选秀活动直到今天仍让很多人记忆犹新,不仅引爆了中国娱乐市场,而且带起了中国首轮的粉丝经济热潮。

相关的管理部门把推动文化市场的成熟发展作为重要甚至是重心任务来推进,设立了一些文化产业的示范基地,如最早且著名的深圳大芬油画村,就是文旅部最早设立的文化基地之一。

2005年—2018年,文化产业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宏观经济的增长速率,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的社会消费形态出现,文化消费也成为最活跃的一部分,如互联网应用方面,最活跃的内容中60%以上和文化消费有关,包括网络新闻、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直播等。

第三,开放提升文化影响力。从对外文化影响的角度看,开放增强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2007年,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是382亿美元,2019年,达到了1114.5亿美元,增长了接近三倍。这体现了在整个社会经济的开放过程中,文化产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激活了国内的消费,也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文化市场的繁荣、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百姓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中最有活力、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同时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及综合的文化软实力。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