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汉东大国”的青铜史诗(组图)

“汉东大国”的青铜史诗(组图)

2022-01-17 10:36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

随州市博物馆藏叶家山出土青铜器上独特的蓝锈。(动脉影摄)

探寻曾国变迁

若曾国为周王分封的姬姓诸侯国,那么,始封之君是谁,曾国传承几世,因何而灭呢?“屹立汉东——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展介绍了曾国的来历。叶家山墓地位于随州市浙河镇蒋寨村,经2011年、2013年两次考古发掘,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漆器等7000余件(套),其中许多青铜器上带有“曾侯”铭文,“曾侯谏”“曾侯犺”出现最多。考古研究发现,叶家山墓地至少埋葬了3位曾侯,时代应为西周早期。

南公簋是此处展示的重要文物之一。簋是古代食器和礼器。南公簋上圆下方,对称庄重,周身饰有云纹兽面,铸造技艺精湛。簋身上刻有“犺乍列考南公宝尊彝”铭文,表明曾侯犺的父辈是南公。结合史书和金文记载可知,南公便是西周开国功臣南宫适。西周初年太公封齐、周公封鲁、召公封燕、南公封于南土,拱卫周王室。

曾侯犺墓出土的5件编钟,虽不及曾侯乙墓编钟精美,却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最多的成列编钟。叶家山出土的半环形龙纹铜钺则显示当时曾侯具有替周天子讨伐叛乱者的崇高地位。西周时期,斧钺是权力的象征,周王亲自用于征伐或礼仪活动,或授予诸侯、高级官员来行使军事征伐之权力。龙纹铜钺整体呈龙形,从龙头至龙尾弯成半环,龙尾下方有两个圆环,为连接木杖之处。铜钺上刻有“太保虘”铭文。太保为周代三公之一,仅次于太师、太傅。凝望此钺,可以想见数千年前曾侯手持铜钺,指挥三军、征讨四方的威武形象。

众多文物共同表明,曾国在西周早期就已封侯立国,与附近的噩国共同镇守南疆,防御荆蛮,即楚国。随州市博物馆也藏有不少噩国青铜器,折射了噩国这一神秘诸侯国的兴衰及其与曾国的关联。

湖北简称鄂,古通“噩”字。2007年随州羊子山4号墓出土的青铜器上,发现了“噩侯乍旅彝”“噩侯乍旅宝尊彝”等铭文,证明这里曾是噩国所在地。

展厅里,造型奇特、纹饰立体生动的噩侯方罍,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一般青铜器表面常见绿色锈,而噩侯方罍表面覆盖着蓝色锈,更显神秘而高贵。据介绍,青铜器上蓝色锈的形成,不仅与青铜成分有关,也与埋藏环境有密切关联。

那么,铸造出如此精美青铜器的噩国,后来为何消失?据出土文物上的金文记载,西周晚期噩侯驭方联合淮夷、东夷起兵反叛,最终被周厉王派军消灭。噩国灭亡后,其原有封地被曾国接管,才成就了春秋时期“汉东之国,随为大”。

从叶家山墓地展区,到曾侯乙墓展区,再到擂鼓墩二号墓展区,一件件文物诉说着曾国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考古研究发现,有确切名号的曾侯共11位,从曾侯谏、曾侯犺到曾侯乙、曾侯丙。在春秋争霸中,随着楚国势力日益壮大,曾国采取了与楚联姻、结盟等外交策略。春秋中期的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墓出土编钟19件,铭文记载芈加为楚王侯之女,嫁给曾侯宝不久,曾侯宝英年早逝。芈加勇挑重担,治国保疆,政绩卓著。

战国早期,曾国在与楚国的对峙中不落下风,曾侯乙时期国力达到鼎盛。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1万余件(套),其中兵器4777件,戈、戟、矛、盾、弓、镞等应有尽有,曾国的军事实力不言而喻。而1981年在曾侯乙墓以西102米发现的擂鼓墩二号墓,年代为战国中期,虽然时间更晚,铜器铸造技艺却比曾侯乙时期粗糙得多,显示出曾国的衰颓之势。擂鼓墩十三号墓和六号墓,时代介于战国中晚期之间,所出器物具备楚文化特征,说明这一时期曾国已被楚国吞并。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