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适应性改造 浅析中国特色现代建筑(组图)

适应性改造 浅析中国特色现代建筑(组图)

2022-02-22 11:26 文章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5157249725375783550

欢饯茂飞建筑师返美留影(他坐在后排的中间位置),上海,1935年春。

这些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以及亨利·茂飞传奇般的经历,引发了对他遗产问题的讨论。今天又应该如何去评价茂飞的作品?茂飞那些古典复兴式建筑作品,从未使他在经济上变得富有。

然而,在他离开以后,这位美国建筑师在中国的职业地位却常常遭到他人的误解。例如,一位传记作家曾将茂飞称为“美国最杰出的建筑师之一”;很明显,这位作家更关注他作为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的头衔,而忽略了茂飞在美国建筑界寂寂无闻之事实。茂飞显然在他的职业领域中占据着一个不高不低的位置,但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将他准确地定位出来呢?

以下列出了考量茂飞遗产的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通过追溯茂飞身后的相关文献资料,回顾当代建筑评论中的三种趋势:在中国出版发行的中、英文期刊,以及大量从教会或其他类型刊物中选取的案例,它们能够反映出建筑发展的趋势。衡量茂飞影响力的第二种方式,便是对几位相同时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生涯进行一番简要的考察。第三,茂飞的影响还体现在后来的建筑师们在适应性建筑实践的多轮探索之上:在1954-1960年和1979年之后的中国大陆,以及在1949年之后的中国台湾。这些案例表明,作为茂飞“毕生事业”的适应性建筑问题一直都未得到解决,并引发了中国建筑师们无休无止的争锋与论战。

茂飞之遗产:

“适应性改造”如何影响了中国现代建筑 

1933年,《中国建筑》杂志创刊,旨在为中国建筑师建立一个书面讨论建筑理念的平台。考虑到《中国建筑》的办刊宗旨,也难怪这本杂志会较少去关注亨利·茂飞或其他那些外国建筑师了。《中国建筑》只是在第一卷第一期介绍吕彦直的简历时,唯一一次提到了茂飞的名字;茂飞不仅在纽约帮助了吕彦直,还传授给他成功改造中国传统建筑的方法,最终成就了吕彦直在两座中山纪念建筑和部分金陵女子大学、燕京大学的设计。《中国建筑》首发刊在颂扬吕彦直的同时,还含蓄地将亨利·茂飞视为前者的雇主和建筑导师之一。

《中国建筑》所具之重要意义,在于它将大批新生代中国专业人士的思想、图纸和模型,以高质量的印刷版面的方式推上时代舞台。《中国建筑》进一步在更深层次上推动了这场建筑上的变革,茂飞本人也觉得自己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它为那些弱势的少数派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工具,而这个群体的人数从1926年的7人增加到1933年的50多人。

这本杂志以高质量的图版刊登了许多“适应性改造”的设计案例,这种日益蓬勃的现象,也正符合茂飞对其离开后中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之期待与愿景,这些案例包括:中山纪念建筑(中山陵及中山纪念堂),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南京国民政府建筑,以及一些散落在广州到北京之间的特殊个案。这本杂志成为中国建筑师开始自发呼吁并倡导实现“中国建筑之现代风格”的论坛。虽然这种风格并非亨利·茂飞之愿景的全盘再现,但无论如何,《中国建筑》给大家创造了一个接纳各方对话、讨论、分歧和发展的空间。此外,这本刊物还让中国的建筑师们感到,他们也是这场不断演变状态下的“现代建筑”运动之合理组成。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