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贺成才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
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国画院副院长
全国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六、七、八、九届理事
中国美协综合绘画艺委会委员
北京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
北京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漓江春晓》198cm×50cm
《漓江胜境》198cm×50cm
画激扬情怀 取恢宏气势
——著名画家贺成才作品读后
文章作者:李耀林
在很多美术大展和画集中,都会看到著名画家贺成才先生的中国画力作。成才先生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不同凡响,受到美术理论、美术创作、美术研究和收藏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代中国画颇具影响力的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评论成才先生的作品“清新、飘逸、质朴、典雅”。成才先生的画作,无论是作品的规模、艺术创作的能量,还是绘画语言的表现力,都令人注目。成才先生的作品以大自然中的江河山川、林竹花鸟、日月星云、四季变幻、古今人物为创作素材,他用充满东方情思的绘画语言,阐释他宏大独特的文化观和艺术观。
《漓江春晓》198cm×50cm
《春来江水绿如蓝》198cm×50cm
成才先生绘画作品的魅力首先在于他博大的中国文化精神、丰富的艺术语言、充满活力的艺术表现所带来的致远意境和磅礴气势。六朝画家谢赫在画论中说,画要"有奔腾大势,恨不画激扬之态”。这样的中国绘画传统精神才是当代中国画需要继承的大境界,才是中国画生命力之所在。傅抱石先生曾提到,中国画重自然,中国几千年来,以儒为中心。《汉书》中记载,在皇帝的宫殿里,多是道家题材的绘画,这不是偶然的。因为道家的思想,主要是崇尚自然,主张虚无而又富于玄想。这在今天看来,极具宏大的空间感和形式美,成才先生的绘画就是在这样的空间里展开的。
《云岭松风》198cm×50cm
《云壑松风》198cm×50cm
成才先生作画时凝于思、化于境、寄于情、敏于行,笔笔行于心胸广大之间,笔笔得确豪情仰止。傅抱石先生曾感慨说:“中国人除了道家思想的关系以外,多与爱好山水有关,如果我们一个人整天住在亭子间,偶尔跑到燕子矶去,极目远眺,看大江之东流,胸襟为之豁然!气概也就不同了”。这正是当代人在当代生活中普遍遇到的生存空间与理想境界落差的问题,也是当代画家能否取大势、画激扬的分水岭。成才先生深切体会其中奥妙,他的作品近景有奇松磐石,景象凝聚,中景大山绵延,叠泉瀑布,他善于将山林江河景象推到远处,逐渐疏散、淡化、虚化。他近年为国家殿堂创作的巨幅山水画,取磅礴大势,极目远望,河山纵情千万里,画面总能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在山水画中的连绵延续。成才先生的山水画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更注重向现代造型艺术的体量感、空间感、色彩表现拓展,向当代生活、当代意趣、当代情怀拓展,向新的形象、新的方式、新的表现拓展。
《家家都在画屏中》198cm×50cm
《漓江春色》198cm×50cm
他的近作《延安颂》、《湖洞水》、《金色家园》,都展现了他在艺术语言方式、艺术表现方式的探索与创新,展现了他在笔墨研究和运用的新成就。成才先生的艺术创作深深扎根于时代生活,扎根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他常年深入祖国的山山水水、老区边寨,深入当代生活的多个层面,积累了大量生动的创作素材。在他的山水画中可见陕北的窑洞、可见南国的木楼、可见山乡的新屋,大河上有繁忙的船运,小溪边有垂钓的老翁,到处充满生机和人文色彩。成才先生赋山川以诗意,寄江河以豪情,在山水云海间流动着昂然生机和文人的妙思,他所创造的山水画是具有浓厚人文色彩、人性关怀、人与自然和谐之山水。
《漓江胜境》198cm×50cm
《祥云满山河》198cm×50cm
成才先生在人物画创作中,善于表现丰富的艺术形象,有当代青年、战士、农民、少数民族形象,有古代文人雅士、对弈抚琴、垂钓渔翁形象,而近年创作的人物画多以象征古代文人雅士的《竹林七贤》、悠闲自在的垂钓老翁、依荷塘抚琴吟诵的少女为主题。成才先生笔下的贤士目深及远,至和至善,悠然疏淡,超凡脱俗,画中少女静若止水,气质高贵圣洁,人物环境花草竹木,犹如仙境,怡情养心。这些作品是通过艺术形象朝圣理想境界,把人的美好精神家园与绘画艺术融为一体。成才先生的人物画刻画入微,形神超然,线条游刃,色彩雅致,端庄朴素之气跃然。中国画的线条在强弱、坚柔、缓急、浓淡、枯润、苍涩、疏密之间变化,既是表现形象和质感,更是画家个性、情感、修养、能力的外化,需要画家对形象的外表、内核、结构、状态、运动、质感、色彩、变化、组合、环境等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既要对客观层面进行挖掘与表现,又要做精神层面主观的综合、选择、提炼、转化和创作。成才先生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面貌。
《江南三月》198cm×50cm
《江岸人家图画中》198cm×50cm
在中国画传统中,花鸟画独具意蕴。花鸟画不像人物画、山水画受到形象和环境的更多约束,花鸟画更加主观,更加自由随意,更具文人特质。直到八大山人以一根线条为枝、一个墨点为鸟即成画面,直到齐白石老辣笔墨、纵横恣意,为后来者竖立了高峰。成才先生的花鸟画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另辟蹊径,他在生活中寻找花鸟画创新的契机他在生活中观察发现万物生机,观察发现花之娇容、叶之婆娑,观察发现鸟之振翅、雁之翱翔。在成才先生的花鸟画中,笔墨畅快,鸟语花香,新枝吐绿,藤萝繁盛,百草摇曳,皆是生活的剪裁与浓缩,皆是笔墨的生发与色彩的调和。其构图章法取之自然,而化于激扬之情,既可古风新貌,又可状于现代形象与秩序,古今之间跨越自如。成才先生作画,毫不拘谨,常在画面大局中随意生发,文思、情思、艺思、趣思、妙思积聚笔端而生发出动人的形象。这恰是中国画写意花鸟创作方法奥妙之所在,成竹在胸,意在笔先,借势生发,连绵不断,不拘一格。
《家住青山绿水间》198cm×50cm
《江上晨晖》198cm×50cm
在成才先生在深入生活的写生作品中,犹能看到他情感之真挚,观察之敏锐,笔锋之迅捷,手法之多样,刻画之深入。在最近赴漓江采风中,成才先生一路画了一本水彩写生,用水彩透明轻快的色调,画出江面的客船水影,画出江岸的烟雨蒙蒙,笔触轻松,色彩朦胧。他多画种的实践和积累,正是他在中国画创作中勇于创新的基础,也是他丰富艺术语言的源头。成才先生的作品分为两大类,一是水墨黑白灰为主另一是色彩丰富明快。这是两种不同情绪和审美意趣的表达。中国的水墨在白色宣纸上晕化流动所产生的黑白灰变化丰富玄妙,是世界造型艺术中独一无二的美妙语言,所产生的端庄、厚重、谐和、灵动、高贵之气,深涵东方文化的底蕴,可谓视觉艺术中的贵族。成才先生的作品笔墨精到,他在大的水墨气势中追求微妙的墨色变化,气韵贯通,而又厚重丰富。
《漓江诗意》198cm×50cm
《江山万里》198cm×50cm
在中国绘画传统中,色彩是一个更古老的话题。宋代之前的绘画以色彩为主,宋代以后,水墨画方渐成系统。元代之后,水墨画成为主流。傅抱石先生议论色彩时指出:“墨虽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因素,可是在一千四百年以前,墨在画的地位并不重要,所以,六朝时的画家谢赫论画之‘六法'时,没有谈到墨,一千四百年前,中国画极重色彩。颜色中之三昧,中国人自有体味和经验。有金壁辉煌之宏大气势夺人,也有精于平和,静雅之色彩情绪。”作为当代画家成才先生注重色彩的表现和时代特征的把握,在他《金色家园》、《暖秋》、《富春江》等代表作品中,稳重丰富的色彩成为他鲜明的艺术特点,也使他的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强烈的时代感。在成才先生泼洒聚散的墨韵中,在笔墨的变化中,在开合虚实的画境中,他的作品中涌动着空灵飘逸之气,这是中国画蕴涵的文化、修养、气质和境界,也是中国画品格的超越性之所在。
《万里江河无尽流》198cm×50cm
《江村晓雾》198cm×50cm
傅抱石先生在画论中议论此境说:这种崇尚大自然的境界,是中国山水画发达之原因,同时也是道家思想发展中之美景了。他甚至认为,中国人如果永远不放弃山水画,中国人的胸襟永远都是阔大的。这是中国绘画超然客观物象的精神力量。谢赫在《古画品录》提出论画高低的著名“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六个标准在今天看来,最重要的是气韵生动,这是画家的艺术修养、文化底蕴和心灵意境的综合体现。中国绘画的精要不仅于此,明朝的查伊黄比喻绘画为“白日做梦”,而且是醒时之梦。傅抱石则说:梦虽无理,而却有情,画不可无理,却必不可无情,画家要画得好画,就要打开眼睛做梦,能做奇梦的人,才能画好画。这种说法道破了此中之秘。至于南朝早期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到的:“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苁,独应无人之野,峰岫荛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
《歌声江上来》198cm×50cm
《江村晓雾》198cm×50cm
正是成才先生在画中追求的中国绘画的此种精髓。即使在成才先生的小幅绘画中,仍有豪气铺陈、深远之境,如炳宗所言:“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中国的咫尺小画之夺大气,就在于《南史:萧贲传》中所道“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宋代高士宗少文者,爱好山水,遍历名山大川,至老在家里壁画诸山,坐卧其间,名曰“卧游”,意谓“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这种中国文化之神气,可谓成才先生画境诗意的博大精神之源,成才先生的绘画着大眼,造大局,求大美,博大而不空,辉煌而不浮,精细而不纤弱,丰富而不繁琐,高雅而不艰涩,可谓画激扬情怀,取恢宏气势之当代杰出的绘画艺术作品。
《春水一江明》198cm×50cm
《山色满江能不醉》198cm×50cm
《秋酣江南》198cm×50cm
《山在云雾飘渺中》198cm×50cm
《漓江诗意》198cm×50cm
《山在云雾飘渺中》144cm×139cm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144cm×13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