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来作品
中国画创作离不开笔墨,所有国画家都是通过笔墨来完成自己的作品,十分有趣的是,他们彼此的作品中存在着很多像似相近的笔墨形态。比如点、线、一些物体造型、近似色彩等都是彼此共同通用的表现手段。这些手段可以说是共同因袭了传统绘画或某人的笔墨形态。不过由于个性远超了因袭的共性,在形态上却也千差万别,各有千秋,因而仍属于艺术创作范畴。创作同发自于因袭的艺术能够形成美不胜收独树一帜的局面,一定存在着它内在的逻辑。
百度上解释”因袭”云:”……意思是用过去的一套,没有创新;模仿别人的。”从艺术创作角度看,只有不因袭的创作才有价值,几乎每个画家都知道这层意思。但当具体实施时,所有画家却又一概在运用着因袭这个创作理念进行着创作活动。
我们知道,国画的分科是:山水、花鸟、人物。这其中每科涵括了不同的内容。但总的来说,国画中组成画面的不外乎是山、石、云、水、鸟兽、植物、人、生活劳动工具、屋宇桥梁建筑等,新国画增加了光影。这些内容在国画中都有固定的表现手法,所以才产生了《芥子园画传》等一些模仿前辈,或曰因袭传统绘画造型技法的绘画教科书。以《芥子园画传》这部系统教科书来说,其中对国画中所有内容分门别类的进行了教授。特别是对一些共有的,具有书法意味的基础造型内容点、线、皴擦、染色都有详尽的表述。比如具有书法意味表现树叶的”点”就罗列了垂藤点、垂叶点、平头点、仰头点、破笔点、攒三聚五点、刺松点、杉叶点……大混点、尖头点、垂叶点、介字点、小混点、梅花点……等二三十种。夹叶树叶画法也几近三十种画法。表现山石、山体皴法的什么长披麻、短披麻、斧劈、荷叶、折带、乱柴、解索、弹丸、糊涂皴等等。这里不一一例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