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宝松:以画为媒展东方艺术之美(组图)

宝松:以画为媒展东方艺术之美(组图)

2022-04-30 11:39 文章来源:搜狐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自2019年10月正式面向公众预约开放以来,“宝松绘画工作室”已走过了两年多的历程。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源源不断的访客对画家宝松的好评,又为其创作提供了更多新的思考和力量。

用心作画 不断探索绘画最高境界

宝松自7岁始自学中国工笔绘画,11岁拜著名画家马晋为师,至今在绘画创作的道路上已经走了60多年。在其一生的艺术创作中,他始终心怀对中国传统绘画及华夏文明的敬畏之心,无论在传统的工笔重彩、大写意,还是其他独具风格的绘画作品中,都展现出了传统绘画技艺的扎实功底和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厚造诣。这得使宝松在传承、探索和创新的道路上能越走越宽阔、越壮观。

1978年至1982年的4年时间里,宝松利用业余时间,将北京法海寺内两壁的《帝后礼佛图》壁画临摹、绘制成了《法海寺壁画》长卷。佛教协会主席、知名学者赵朴初先生以诗作跋:“是临摹,是创造,竭其诚,探其道,契其神,会其妙,面壁坐,有止观,定生慧,现庄严。”同时,舒同、王任重、端木蕻良、黄苗子、明哲、刘炳森等均对其作品给予了高度好评。

宝松临摹法海寺壁画局部二,1978-1982年,100x650cm

此后,宝松相继创作了绢本脱稿白描《得大自在》长卷、生宣纸本脱稿白描《罗汉长卷》、纸本水墨《悲回风》、纸本彩墨《人类通信的过去与未来》《雏》《山鬼》《夸父逐日》《花神》等一系列作品。

1993年,为探索绘画的更高境界以及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差异,宝松开始了在美国及多个西方国家的游历。在美期间,宝松创作了包括《牛仔女孩》《露珠项链》《伯牙操琴图》《谜》《芦笛恋歌》《最后的印第安人》《乔丹时代》《光》等大量作品。其中,《回娘家》是宝松刚到美国即创作的一种全新风格的画作。画面中,一个新媳妇怀里抱着个大胖小子高高兴兴地回娘家的情景。而宝松的心里也正是这样想的:“有朝一日自己将像这个新媳妇一样带着自己最美好的成果(绘画成果)回娘家(祖国)。”

彩墨《回娘家》1993年,104x102cm

彩墨《康熙大帝收复准噶尔》2013年,93x93cm

难能可贵的是,宝松数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在生宣纸上创作工笔重彩作品一直是其主攻方向。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工笔绘画一向以绢和熟宣纸为基本材料。因为绢和熟宣纸在处理过后,墨不洇不散、颜色不跑不窜,这是画工笔画的必要基础条件。然而,这种固定模式在宝松眼里却有着一定的缺陷。因为这样画工笔,要先作“墨线稿”,然后拓着墨线来描绘成品。这样一来受画稿的约束和限制,最终完成的作品会影响画面的“活力”和“生命”。因此,宝松在画完《法海寺壁画长卷》后便有了突破传统的志向:探索全新的方法来更好地展现工笔重彩画的神韵。

宝松发现,在生宣纸上作画多以“写意画”为主。写意画由于“重意不重形”而显得画面生动活泼,生命力十足。也正是因为在生宣纸上作画不依赖画稿、随心所欲、一气呵成,也更有生命力。因此,宝松决定探索用中国的生宣纸,不用画稿,直接在生宣纸上完成工笔重彩的人物画创作。

大写意《观画图》2020年,118x95cm

功夫不负有心人。宝松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潜心研究,最终实现了在生宣纸上画工笔重彩的目标。这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的“灵魂”和“神韵”。除了在生宣纸上画工笔重彩有了突破外,宝松也在不断地探索全新的中国绘画风格。他在生宣纸上独创的“平面分割”绘画风格,在层次感、动感及生命感上都极具创新和启发性,获得了西方美术界的赞誉,为“以绘画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贡献。

“在美国的生活稳定了之后,我的主要时间都用来创作。我不求作品数量,只希望我的画中能体现我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并在描述的过程中展现精神领悟。当时虽然身在美国,但我始终关注并思念着自己的故乡。创作时,不论如何在题材上进行创新,我所用技法依然源自中国,创作精神也始终基于中华文化的内涵。”宝松动情地说道。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文化成果、独特的艺术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能沟通世界。

择取能够代表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进而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这是宝松一直以来的创作遵循和原则。“在与西方艺术家交流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独树一帜的技法、色彩和语言,是世界上最杰出、最绚丽、最难以领悟的艺术高峰。这些宝贵的财富不应被抛弃和遗忘,而是应该不断钻研将其发扬光大、创新传承。”宝松说。

在融汇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为时代留下精品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文艺工作者应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作品。这些,均成为了宝松念念不忘的追求和志向,并身体力行,一世践行之。

在传承中华绘画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宝松将自己和时代的风格融汇其中,不仅以独特的画风和技法创立了有自身特色的生宣纸本工笔重彩画技法,而且,在题材和内涵上更加注重“画意”和“画魂”的深刻表现。近年来,宝松又创作了生宣纸工笔重彩画作《佛祖讲道图》《钟馗嫁妹图》《十八罗汉》组画和《观世音鬼域度厄图》《观世音天境论道图》等巨幅画作。

宝松认为扎扎实实地打基础、兢兢业业地练功夫、透透彻彻地领悟,才有提高和探索“新路”的可能。“没有中国绘画传统基础的‘创新’和没有理解中国画精髓的‘创新’是无本之木的标新立异,是经不住历史检验的。”宝松说。

在积极创作、钻研技法的同时,宝松也时刻关注社会发展问题,创作现实题材绘画作品,希望以此观照现实。例如,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宝松创作了《原》《灵》《欲》等系列作品,展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深刻思考。

彩墨《疫情引发的思考二:灵》2020年

画工笔十分辛苦,完成《法海寺壁画》长卷时,宝松才30岁就不得不戴上了老花镜。眼睛坏了,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所热爱的绘画事业,如今已经年过七旬的宝松仍在坚持创作。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宝松也产生了对传统绘画技法的“后继乏人”现象越发担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及人类历史上最丰富、最辉煌的宝藏,文化传承需要每代人的坚持,我希望能够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传统绘画的队伍中,将传统绘画技法传承下去,为中华传统绘画技艺的保护、创新注入新鲜血液。我也愿意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学习、探索出的绘画技艺传授给大家。”宝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责任编辑:娜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