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王振书法展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 “绿水青山”巨幅大字受好评(组图)

王振书法展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 “绿水青山”巨幅大字受好评(组图)

2022-05-07 12:09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展览现场

4月29日,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办的“乐观鹊来——王振书法作品展”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幕。

展览现场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中国书协副秘书长潘文海、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民进中央开明画院院长林阳、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李一等众多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

展览现场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表示:“王振刚参加工作不久就被选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舒同先生身边工作,这对一个喜欢书法的青年来说是非常大的福气和难得的机会,入门高、得真传。舒老手把手教他执笔之法,一起讨论古人的碑帖。王振聆听教诲,细心观察,用心体悟,深得舒老真传。王振学习之用心,观察之细致,从他的文章里可见一斑。王振不仅在舒体创作上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比如,用笔坚实,笔到墨到,圆头方头各半,结构浑厚宽博稳如山岳,有正气凛然之势,扑面而来,克敌于丈外。在七分半的基础上崇尚飘逸,魏晋之风多于唐,善用浓墨提斗笔写行楷,刚正可托六尺之孤。舒同先生去世以后,王振担负起研究舒体、传播舒体、整理舒同先生档案、文献资料的重任。目前,他整理的《舒同年谱》,已经有30万字之多,报纸、报头、刊物题词、讲话、文稿等,有上万件之多。这些材料,将成为中国书法史乃至党史的珍贵资料。”

展览现场

苏士澍认为:“王振有幸迷上了经典,选对了路经、筑实了功底。成功的因素有许多,人生的路经会有不少叉路口。面对繁复迷乱的现实,王振没有走捷径,而是选择了下笨功夫,走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王振对经典的痴迷,远过于一般人。不仅如此,从2006年开始,他在送孩子上学和放学的路上,陪着孩子读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声律启蒙》等等,每天风雨无阻,即便是他在滑雪摔断腿的时候,也拄着双拐一起陪着孩子读书。十年间,王振整理出来一套孩子曾经熟读过的,适合中小学生的《经典诵读与书写》,总计45000字,分成了18册,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我是这一套书的总顾问之一,另外两个顾问是莫言老师和庞中华老师。我们古代先贤的经典是中华文明的基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所以向经典致敬,同古人对话,是我们学习书法的人必须要上的一课。可以说,在这一点上,王振走到了前面。他能在经典中找到快乐,他把经典当成他生命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当一个人肚子里有无数的素材,写成诗,填写词就不是难事了。这样的生活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这样的书法是有内涵有底蕴的。”

展览现场

“王振有幸遇上了喜鹊,既涵养了爱心善心又展示了多方面才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王阳明先生也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向上向善是为人根本。从2013年到2019年初,跟踪拍摄喜鹊搭建五个鸟巢,拍摄了近十万GB的素材。今天展出的照片虽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但也显示出王振不仅是书法家,也是不错的摄影家,显示了他多方面的艺术潜质。并不是说书法家抄写唐宋诗词,是一件不好的事,而是如果有机会,有能力书写自己的诗词文章,将更有意义。王振写的诗词书法,以及整个故事的过程,我想通过这些足可以证明王振这个人对一个鸟都这么好,对人能坏到哪里去啊?所以说王振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有爱心的人。”苏士澍这样评价。

展览现场

“王振有幸交上了莫言这位大师朋友,艺术人生更上层楼。莫言先生在和王振创办的‘两块砖墨讯’上说:我和王振深感艺术之魅力,书法之有用,遂商定申请一公号名为‘两块砖墨讯’,以此为平台与书友文朋通声气。我想王振能有什么资格和莫言老师共同创办公号?一个回答是肯定的:就是我总结的他前面的三个经历和成就,遇见一代宗师、痴迷经典、心地善良。莫言老师在80年代末就是红遍中国大江南北的著名作家,他是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他获得了若干个世界级的文学奖项,目前他是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的教授、荣誉博士和院士。”苏士澍说,“‘两块砖墨讯’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表了文章100多期,莫言、王振踏遍千山万水寻找文踪墨迹。到山东临沂拜谒王羲之故居、颜真卿家族墓碑、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去学习甲骨文、黑龙江东极去迎接照耀祖国的第一缕阳光、远赴日本参观访问学习、看招牌、听戏曲。他们赞美祖国的大好山河,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广泛学习,精心创作,给我们当代书法注入了一股清风。‘两块砖墨讯’将思想与艺术、事件与时空机结合,重走书法创作与文学创作有机结合的传统之路,这既是一条旧路又是一条崭新的路,对于莫言来说是从一个作家到一个文人的转变,对于王振来说是从一个书法家向文学学习,向大师学习,最终走向重合的成功之路!王振与莫言老师相识相交,使王振在艺术素养上有了新的提高,在文艺界和社会上有了更广泛的影响。”

莫言在展览现场发言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发言中说:“我认识王振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我想在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方面,我们肯定是志同道合的。另外,对于书法的热爱,我们也是高度一致的。我和王振经常一起切磋、一起写字,慢慢地对书法就有所感悟。2019年,我们决定创办一个书法诗词相关的公众号,发表我们的习作和见解,跟文朋书友通诗气,形成一个小小的交流学习的平台。2019年10月至今,我们的“两块砖墨讯”已经办了一百多期,上面有我们自己的原创诗词、小散文,各种各样的书法作品,有对古人的致敬,也有对当下的书法家、艺术家的赞赏,以及我们自己对书法点点滴滴的认识。我和王振的“两块砖墨讯”会继续办下去,我们也致力于让它发挥一定的社会功能。我和王振一直认为书法的生命力正在于它的使用价值、应用价值。书法应该和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莫言表示,今天的展览好就好在它不是一个纯粹的书法展览,而是利用这样一种形式,讲述了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保护动物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献爱心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行者走遍了千山万水的故事,也讲述了一个艺术人的一段生涯、一段经历。所以,它比一个纯粹的书法展,会带给大家更多的联想和启发。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臧杰斌向王振颁发捐赠证书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是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直属的事业单位,是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及其见证物的国家级博物馆。王振向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捐赠书法作品,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臧杰斌在开幕式上向王振颁发捐赠证书。

王振在展览现场发言

最后,王振对到场嘉宾表示了感谢。他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世界的和谐。王振将观察喜鹊的感悟写诗、填词、写对联,写出了他的心情和生活。

王振在展览现场

王振书法作品

本次展览作品缘于2014年书法家王振在工作室窗外发现两只喜鹊筑巢、产卵、恩爱孵卵、小喜鹊破壳而出,窗内王振临帖、会友、创作,书法家与喜鹊和谐相伴的生动故事。此次展览从王振拍摄的数万张照片里挑选出十几张,用书法给这些照片分别配上应景的对联和诗词。古人“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的雅趣,在现代社会钢筋水泥的都市森林中,喜鹊的到来,获得了新的诠释,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外,2019年11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和王振共同创办“两块砖墨讯”微信公众号。他们去山东看地方博物馆,了解民间书法,主张“书法有用论”。他们一起去黑龙江抚远看照耀祖国的第一缕阳光,去漠河北极村去体验寒冷,去河南安阳学习甲骨文。

本次展出的95幅作品,王振自己填的词并用书法长卷写出来,长三米、高一米。这首《清平乐•喜鹊》受到广泛好评。喜鹊来了,好事知多少,无限风光春通晓,自在心中鸣鸟。寄意笔墨丹青,放眼天上飞鹰。绿水青山如画,最美人间真情。“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八个大字巨幅拓片,广受好评,每个字近两米,气势磅礴,雄浑古朴,铿锵之声,响若惊雷。可以说书写出了时代最强音。充分体现了一个书法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向大自然学习的热情。

展览作者王振祖籍山东邹平,民进会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舒同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经典诵读与书写》主编、《两块砖墨讯》创办人之一、中华慈善总会莫言同心项执行主任、十一届全国文代会代表。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责任编辑:娜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