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赋彩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组图)

赋彩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组图)

2022-05-10 21:18 文章来源:浙江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片

颜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很重要的标志。如我国传统的标志性颜色为红色和黄色。中国画也叫“丹青”,是以颜色来命名的。“丹”即朱砂、“青”即石青,《晋书》说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杜甫作诗的题名为《丹青引》,可见“丹青”的名字在古代已为人们常用。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撵图》,就是“丹”的艺术。画面中大量的“朱砂”色彩丰富而柔和。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在设色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便是“青”的艺术。

中国画的设色分为淡彩、重彩和泼彩三类。一是勾线重彩着色,十世纪以前基本是这个路子;二是用水墨淡彩的办法,这就是以大部分墨色浓淡的变化当作颜色使用,淡彩是指在画好的水墨画基础上略施颜色,达到'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晕化效果,中国画经过了绚烂的唐到了宋元。中国文化受传统哲学道家、禅宗的影响,讲究“绚烂之极归平淡”,中国文人不再追求“绚烂华丽”的设色,转而以“水墨的黑白”来表现缤纷的颜色。“墨分五色”成为时代主流,受到了中国文人画家们的宠爱,当时的中国画坛认为“绘画中的最高表现形式是黑与白”。“随类赋彩”地位“流落民间”。到明清和近代,画家为了开拓探索更为广阔的路子,又逐渐使用泼彩和淡彩,重彩并用的方法,比如吴昌硕大胆使用鲜艳的西方颜料来作画,使中国画的色彩表现力加强了。

对于中国画色彩美学的思考,可以大致分为两类:“错彩镂金”之美和“芙蓉出水”之美。这两种美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代表着中国文人不同时期的哲思发展阶段。“错彩镂金”是中国画里的青山绿水、亭台楼阁和华丽人物图;而“芙蓉出水”则代表的是以水黑色彩为主的水墨画。随着中国文人哲学思想和对绘画意境的追求,后者的美学地位远高于前者,也更能代表中国画的意蕴精髓。中国画设色常具有画家的主观色彩,甚至抛弃描绘对象本身的颜色。比如竹子,本来是绿色的,苏东坡用朱砂画竹,称为朱竹。中国画的水和天一般不着色,借用纸的空白来表现。

吴茀之先生曾经说过:用墨难,用色更难。用墨之不当,因其通幅为沉静之单色,非留心观察,虽稍涉恶俗似无伤大雅。若用色之不当,侧如村女涂脂,恶赖可见,人以着色画可以欺世,非也。大意是用水墨都是黑色的,不是很留意观察稍微差一点俗一点,可以遮盖住,别人也不会在意。颜色是很难用的,用不好很恶俗,比水墨更难得多。所以画家在用色上需细心思考后才行,不可盲目乱作一画。一般下笔前先在边纸上试试是否已调到理想状态。

世界万物从来没有不协调的色彩的,只有人为的色彩才会出现极不协调的东西。现代的色系颜调非常丰富,可以不用几种颜料调,很多画家喜欢用纯色,如程十发先生。颜料在出厂前由专业的人员调过的,若没有也是没办法而为之。两个主菜合起来会窜味道的。

审美中国画赋彩有三点可以参考,即“生而不俗、正而不火、透而不薄”。其一生而不俗,花鸟画中的动植物或人物画等,是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所以在用色上要生。如画青菜,要用长在地里的色调,而不能用锅里煮后捞起来的色调,熟蔫蔫的。其二是正而不火。这源自中医理论。中国国粹都是相通的。中医的望,首先要看一个人气血正不正,颜色要用正。不能像一个贫血的病人。白里透红便是好气色。颜色用的艳火,像高血压病人,满面火红不健康。用色淡不一定不正,用色艳不一定正。古人讲究国画的颜色,一般讲求浑融调、典雅大方,即使重彩画也要使人感到并不火气。其三,透而不薄,像丝绸一样的通透,但是不能太单薄。透就是不要堵了闷了,有厚重感,不要浅浅的一层。然后有味道,不要一眼看到头。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