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古往今来,人们在这个蓝色星球上挖了无数个石窟,在坚硬冰冷的石洞中忙碌,刻上各种符号,寄予希望。
巨大的信念,以及巨大背后所涵盖的渺小,每一个个体的存在价值与无限宏大叙事并置在一起,纳须弥于芥子,又仿佛如纪念碑般矗立。这些作品可以是关于空的表述,也可以是关于实的幻景。
完全用手工去雕刻,体会一刀一凿与石头之间的寂灭与生长。
对造型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很多时候近乎苛刻。并且每一件都有所本,绝非主观臆造,都是从古代石窟雕刻中截取一些片段和元素,经过重组与解构之后,让它们呈现出新的意向。
比如作品《空相》是较为典型的云冈石窟北魏后期的样式,脸型的线条刚劲之中带有柔和,嘴唇厚实,平坦的前额与开阔的眉线是云冈造像的一大特点,面部是历经时间穿过后的沧桑感,背面有让人遐想的禅意空间。还有许多以响堂山石窟造像为样本、以青州造像为参照、以济南神通寺隋代四门塔为原型的作品等等,基本上都是建立在法古之上的再创作。
如阳新先生的同名新书《恒寂》中所言:取名恒寂,一为致敬无名之工匠,二为敬畏无限之宇宙。
重视工匠,着眼于普通个体,这让作品更有所依托,让工匠精神得以彰显。
以古之法为今所用,实则向内求而为外,澄明本心而显人性之光。面朝茫茫宇宙,那些看不见的光能穿越古今,恒存于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