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五两辑里,很有意思地看到作家与作家之间、与艺术家之间的一种照亮与呈现。这些评析文章,有写乐评人郑亚洪,写岭南画家张志峰与油画家朱乐峰,写散文家詹谷丰与寓居珠海的畅销书作家唐达天,还有作家陈玺、陈友中、崔宝珏等等,无论是寓居珠海、东莞还是温州当地,面对朋友与书籍,作者都是真诚的,认真的,都有着“心是冬天浩大的诗篇”那种情怀。詹谷丰在《一个人的异乡书写》一文中写道:“侯山河是一个严肃的创作者,是文字的敬畏者,他写下的每一篇作品,甚至每一个汉字,都是心灵的敞开,是情感的流露。”对于知秋房中默默埋头的作者而言,他最好的回应,应该是《我,就是那一只蜗牛》。
作为一名寓居东莞二十多年的写作者,是否仍然还是一个异乡的人?这个答案在《知秋房又记》里想来不难寻找。有关作者与他的文章,作家朋友们是这么说的——
成都作家蒋蓝说,在散文中与过往从容惜别;王连飞说,在路上;王常权说,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亚洪说,告别的仪式;莫华杰说,与神共舞;林汉筠说,灵韵的土地;蒋楠说,个体生命的文本记忆;王安林说,时间的承诺。
诗人郑小琼则说:“侯山河的散文一直用小地方同构一种世界性,他努力从自己出发,同构我与世界的关系,而非削足适履地去迎合。我觉得他的散文有一种此在的世界性。”
读侯山河的散文作品,恰如经历一次长途的旅行,诗与远方,正是沿途的景物与风光。
【作者简介】
侯山河,1965年生于浙江乐清,现居东莞,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知秋房记》《知秋房拾稗》《江流九载》《快乐年代》《紫铜门环下的童年》《没有仪式的告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