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横屏浏览)
南宋-佚名-洛神赋图
美析:《洛神赋图》卷是宋代人根据晋代顾恺之原作临摹的,其题材来自三国魏曹植所写《洛神赋》的故事。画面开首描绘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水女神瞬间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趋前,远望洛水女神飘飘而来,而又时隐时现。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后段画洛神驾六龙云车离去,玉鸾、文鱼、鲸鯢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张望,依依不舍,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此图设色浓艳,画法古拙,山石树木钩填无皴,树木就像伸出的臂指,系初唐以前画风。这种树木的重复的符号正是切合了构成的美感。顾恺之字长康,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江苏无锡人,他多才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他是开创中国人物画的鼻祖,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著名论点,对中国绘画影响深远。画作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画画面所传达出来的装饰性美感,成为平面构成和中国画之间的契合之处。很多画家将构成之美,结合自身实际需要,进行借鉴和思考,进行充满个性化和时代感的艺术尝试。画家们在推进中国画发展,和构建现代中国美术体系的过程中,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美学,及传统艺术中的构成元素,创作实践和展现形成中国画的现代构成之美,跟随时代从而符合当代不同人群的审美情趣。构成之美的外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所见,只要我们有所概念和稍加注意。
重复和近似是构成之美的重要的表达形式。绘画语言的重复就是某个绘画语言或符号的重一描绘,能给画面带来整体统一的美感,产生强烈的韵律节奏美和丰富的层次美。也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浑厚悠远的审美意境。能拥有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表达的方式符号,是每位画家的追求和形成风格的目标。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画家在大自然的写生和观察中概括提炼,也是画家思想和精神表达的精华。如八大山人的鸟、鱼等白眼符号,是他作为明代皇家遗族,对清政府的藐视。很多画家终其一生也找不到自己的符号。构成美学就是在平面宣纸上进行空间的分割和延伸。线条是中国画空间分割的主要造型手段。线条本身就是具有美感的,在线条的组合下的构成符号又会产生另外的美感。中国画构成美学与设计不同之处,在于它既是外在的形式美、装饰美,也是内在的人文美和意境美。
中国画构成美学在千年前的中国画里面就可以找到。如晋代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不难发现,画作上的树木,是用一样的绘画符号叠加组合起来,富有旋律和美感,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在发掘的魏晋六朝的砖刻画上,也是同样风格的树木花鸟。高古稚拙,充满构成美感。明代画家陈洪绶的花鸟画,也是传承了古意的,极具夸张和装饰的味道。如果我们在民间的地毯图案、蜡染印花布、建筑装饰上找寻构成元素,都会发现很多构成美感的符号和作品。时至今日,现当代画家的思想非常的开放和活跃,现当代平面构成美学发展很快,成为了许多画家研究和创作的方向。他们吸收西方的一些绘画艺术手法,突破中国画的固有模式,拓展中国画审美的领域,成为新时期中国画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很多画家在构成美学的田地里收获了一些不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