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浙江温州:“80后”古籍修复师修补文化记忆(图)

浙江温州:“80后”古籍修复师修补文化记忆(图)

2022-07-17 19:16 文章来源:温州学习平台  作者:黄小双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一把镊子、一个喷壶、一根毛笔、一把排刷……一位来自安徽谯城的年轻人正一点一点地修补古籍。不久前的一天,我们走进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市柳市镇蟾河堡村的谯城古旧书店,见到了这位“80后”古籍修复师师国栋,听他讲述古籍修复背后的故事。

废纸堆里寻宝

师国栋出生在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在上海工作期间,他利用上班空闲,跟着哥哥一起穿梭于上海各个旧书市场和古玩市场。他渐渐学习了识别古旧书、古代字画等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古旧书修复的技艺。

2006年底,他来到了浙江温州乐清柳市。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发现在乐清古旧书的回收利用还是一片空白,这让他看到乐清古旧书市场的商机。于是他骑着摩托车,穿梭于乐清的大街小巷和废品回收站。那时,在旧城改造或单位搬迁的过程中,他总能淘到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旧书。

后来,他有针对性地选择收购那些与乐清相关的文史资料和古旧书,并把它们归类保存。这些书籍越来越多,于是他开起了书店。书有上万册,涉及政治、历史、文艺和农业科技等方面,还有乐清文史类的书籍,其中不乏具有收藏价值的古书籍,比如黄式苏的《慎江草堂诗钞》、林阙如手书的《道教杂录》等,乐清的文人雅士总能在他的书店淘到“惊喜”。

指间的修复

古旧书因为古,在保存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损坏。

“乐清靠海,空气湿度大,不利于古籍保存,这些古籍全遭到了虫蛀。”师国栋手里拿着一本全是破洞的旧书,“这本书是清朝时期的木刻版,是温州地区较有名的乡邦文献,是明朝侯一元遗著《二谷山人近稿》,像这本七十多页的书籍,修复一般需要十多天时间。”

据师国栋介绍,拿到旧书时,不是马上修,要像医生一样“望闻问切”,要“对症下药”,古籍破损在南方主要表现为虫蛀,而北方则以脆化为主。针对不同的破损程度、材质等,确定不同的修补方案。古籍修复工序复杂精细,最多的有几十道流程。修旧书,要修旧如旧。

以前,修复古籍时,需要找与之匹配颜色接近的旧纸进行修复,纸的正面朝下,用水打湿后,用镊子一点点地撑开背面上纸,离破损处一至两毫米处多余的纸去掉、晾干,将书压实,让新铺上的纸与旧书融为一体,每一步都非常考验人的耐心和定力,要做到心无旁骛。

在修复的过程中,有的古籍存在文字丢失的问题,需要找到史料将文字补齐。“如果能在图书馆或档案馆找到相同的书,补齐文字相对简单一些,有的需要地方文史比较内行的人来看文字,再寻找大量资料,反复思考来补齐这类文字。”明汲古阁刻本《钟司徒集》、清蝇头小楷写本《振经堂汇编诗最》、清逍遥馆主人的毛笔蝇头小楷写本《淮海新声》等古旧书在他的手上重焕光彩,成为许多古籍爱好者手中的宝贝。

旧书籍中结缘

师国栋平和朴实,在收集古籍时,与乐清许多爱书人士相熟相知,有的还成了忘年交。

家住乐清市乐成街道西门的一位老先生,过世前,曾在师国栋处多次买过古书,两人因古籍而结缘,并成为忘年交。有时,师国栋到乐成时,也会去看看老先生。一日,他到老先生家里,耄耋之年的老先生感到自己来日不多,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乐清地籍图,这批地籍图包括民国时期描绘的乐清部分乡镇地籍图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描绘的乐清部分乡镇地籍图。据老先生介绍,这些图纸始绘于民国时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再修编时,他曾参与此地籍图的描绘,此地籍图涉及乐清的各个乡镇,由于种种原因,有几个乡镇没有绘制完成,这批地籍图珍藏多年,很脆很破。老先生表示难得师国栋会修复,他便将这两套乐清地籍图赠送于他。

“民国时期的地籍图被虫蛀得很厉害,两套地籍图有上百张。”将图纸拿回家后,师国栋将这些地籍图进行了整理。一位内行人看到了,愿出数万元高价收购这两套乐清地籍图。“说实在的,说不动心是假的。”师国栋说,“当时在想,这图纸私人买去,有可能会流落民间,也有可能会因为保存不当而不复存在,就没有答应出让。”

后来考虑到这批地籍图有些破损严重,修复工程比较大,加上个人保管难度大,他打算让出,最终这批地籍图被乐清市档案馆收藏。师国栋表示这批地籍图由档案馆收藏,他心里特别踏实,感觉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作者单位:乐清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