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傅抱石—虎溪三笑图
美析:傅抱石,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江西新余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擅长山水、人物,在传统基础上融合中西画法,并师法自然,崇尚革新。这幅画作中三笑的故事源远流长。东晋时有位高僧法号慧远,交游广泛,与很多名士都有往来。相传他曾住在庐山西北山麓的东林寺中,潜心研究佛法,为表示决心,就以寺前的虎溪为界,立一誓约:“影不出户,迹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桥。”有一次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过访,三人谈得极为投契,不觉天色已晚,慧远送出山门,怎奈谈兴正浓,依依不舍,送出一程又一程,忽听山崖密林中虎啸风生,发现早已越过虎溪界限了。三人相视大笑,执礼作别。“虎溪三笑”的故事在唐代就已经流传开来,是当时思想界佛、道、儒三教融和趋势的一种反映。画作中几棵参天大树水、墨、色三者相互渗透融合,显得非常混沌,甚至浑在一起。作品呈现出酣畅淋漓,华滋厚重的美感。笔墨上浓淡相映成趣,富有诗意。三个人物却清晰可见表情,举手投足间似乎能听到了他们的笑声。
齐白石老人曾经说过,作画要一半写神,一半写形,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虽然只是一句话,但包含了齐白石一生画画的心血,大概意思是说绘画作品不能太逼真,这样太俗气,但是又不能画的让人看不懂或认不出来,这是对群众的不尊重。所以中国画不能拘泥于物象外在的形象,而应该抓住物象特有的内在本质,发挥艺术想象,探究本质的东西。把这种本质的属性和趣味画出来,呈现给观众。
齐白石是以花鸟画为主的,与似与不似相对应的意义,从山水画的角度,美妙在于混沌和清晰之间,太直白就不够美了,缺少味道。当前许多画家对"实"表现得十分精彩,对"虚"表现得反而很弱,因此也就很难画出"神"与"韵"的意境。任何艺术作品如果让人有参与和想象的空间,就是美的和成功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感悟,月亮是在朦胧的时候是最漂亮的。大山是云雾缭绕的时候是最有意境的。苏州园林由于一步一景曲径通幽,虽然面积不大反而世界著名。女孩是在半遮半掩的时候最迷人,古代的时候把“犹抱琵琶半遮面”形容为最美的姿态。小说电影在悬而未知疑而未决的时候最引人入胜。中国画也是如此,我们在观赏的时候如果一眼看到底了,就不会在画前停留。往往是那些在笔墨意境等方面,让人值得回味的作品,会久久驻足不肯离开。国画大家黄宾虹、傅抱石等等,他们的作品无不如此。傅抱石先生的山水树林很混沌,元气淋漓,然而把人物和亭台楼阁画的又很清晰。如虎溪三笑图等作品无不如此。傅抱石的画以深厚的底藴,将技法和感情统一在一起,开创了不尚拘谨,不事华饰,虚实大气,混沌华滋的画风。所以,我们在审美一张画的时候需要把握,清晰和混沌的关系。历史上,那些画的很像一眼而看透的作品算不上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