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AI绘画可以取代人类画家吗(组图)

AI绘画可以取代人类画家吗(组图)

2022-11-15 13:51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AI绘画可以取代人类画家吗

人类独有的生命体验仍不可替代

这种需要人类进行数据投喂的智能程序,属于弱人工智能。在我们现在所处的弱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绘画程序,不论怎么精巧、强大,都没有自己的意识,只是从属于人类创作者的工具,这也是由艺术的本质决定。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是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特殊的精神生产,它通过感性的形象来反映世界、表达感情,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绘画创作是“有感而发”“感同身受”,是内心情感的升华或宣泄。法国艺术史家丹纳也指出,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绘画创作者的创作,是创作者独特生命体验、审美和情感的表达,还或隐或现地传递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情绪。

绘画创作中的这种“意向性”,是人工智能程序所不具备的。人工智能绘画创作,离不开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选择性输入和训练,它没有自己的情感、意志,没有绘画创作者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那种特有、复杂的生活体验和人生阅历。虽然人工智能程序能精准对笔触、颜色、构图、空间、形状、纹理等特征进行模仿,但它进行艺术创作时,更多的是“根据一个指令,深度学习数据库,叠加优化出方案”,暂时还无法主动地提炼出属于一个鲜活创作者的“生命故事”来注入作品、感动观众。

如今在视觉上,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专业级绘画作品,但AI画作的价值,关系到艺术价值、功能等方面的界定,而我们的审美体系中的审美主体还是人,艺术价值的评判体系,还在由人所主导。正如邱志杰所言:“艺术的价值不单是美学的,也是社会的,更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问题。”对于绘画创作而言,创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仍是绘画作品的最大生命气韵和价值所在。

由于人工智能绘画程序是基于“前人的数据库”去创作,其演化建立在当下这一刻往前所有艺术风格的数据库之上,其表现手法和风格,跟这个时代最前沿的风格相比,是有些滞后的。以笔者所在的插画领域为例,这个领域的活跃艺术家,还在一分、一月、一年的时间进程中,创造着属于当下这个时代的风格和“艺术史”。

即使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发展到有自我意识了,传统绘画仍有其不可替代之处。人的艺术创作,是跟物质、跟真实世界的互动,画面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有触感、有味道、有人的精神参与的。只要人的肉身还存在,人类就会有对肉身感知、表达的持续渴望,其结果是,手工、手感、手绘会不断焕发生机,让传统作画方式回到艺术领域“收复失地”。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