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中国山水画历史脉络的见证 ——从《敦煌山水画史》中窥探青绿水墨之变(组图)

中国山水画历史脉络的见证 ——从《敦煌山水画史》中窥探青绿水墨之变(组图)

2022-11-23 17:14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赵声良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中国山水画历史脉络的见证

《敦煌山水画史》赵声良著中华书局

壁上作画美不胜收

在敦煌壁画中,山水是人物的背景、故事的点缀,始终没有独立意义的山水画。但各时期壁画中都曾有一些颇具规模的山水图景,虽然其主题仍然是佛教的内容,但在这些山水景致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画家们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对山水艺术表现得一往情深。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山水画产生并蓬勃发展的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就画过云台山的风景,南朝宗炳、王微等皆擅长画山水,并留下了山水画理论著述。但这些名家的山水画却没有保存下来。我在莫高窟第285窟(538年—539年)的壁画中品味南北朝的山水画风貌时,常常被震撼。此窟在窟顶四披的下沿表现山中修行的禅僧,禅僧所在的草庵外是起伏的山峦和树林,山中还有走兽出没。树木茂密,叶子连成一片,罩在山峦顶部的丛林上,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同窟南壁500强盗成佛故事画中描绘出强盗们在山林中活动及皈依佛门的情节。画家用斜向排列的山峦分隔出一个个空间,表现各个场次,同时斜向的山峦表现出了一定的深度。壁画中不同种类的树木大量出现:摇曳多姿的杨柳,亭亭玉立的竹林,以及很多不知名的树木,使山水景物变得丰富多彩。在山峦和树林的旁边还画出水池,池中碧波荡漾,水鸟嬉戏其间,别有情趣。画面的完备性特别是山水表现的技法还无法跟宋元山水画相比,但在人物场景中十分别致的山水树木,彻底改变了早期壁画那种西域风格,画面中透出一种浓浓的中国文人气息,也许这正是魏晋时期画家们所追求的山水意境。

唐前期,由于阎立本、李思训这样身居高位的大画家都到寺院中画壁画,自然对寺院壁画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李思训等人擅长的青绿山水风格在石窟、寺院壁画中便得以广泛的传播。

传说唐明皇曾让李思训在大同殿画山水壁画,后来明皇跟李思训说:“你画的山水,我在夜间听到了水声。”虽说只是传说,但恐怕还是因为李思训的山水画画得十分生动,让人仿佛可以听到水流之声。我也曾在莫高窟第217窟、第103窟、第172窟等盛唐洞窟的壁画中体会李思训青绿山水的风格,深深感到唐代画家们创作的山水有着无穷的魅力。画家们对色彩的运用十分娴熟,除了山峦以青绿色为主,可以看出明暗和远近关系,而且往往画出完整的天空、彩云、夕阳等。这些都是唐以后山水画中渐渐失传的画法。对水的表现,不论是山间的瀑布、泉水,还是池水的涟漪、河水的微波,都十分写实,特别是在莫高窟第172窟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河流由远及近的纵深感,以及近景水面形成的波光粼粼的效果。这些彩云、夕照、波光,不正是反映了中国唐朝山水画对大自然间光与影的追求和表现吗?西方绘画对光影的表现,恐怕要到19世纪印象派产生的时候。于是我突然意识到,唐代山水画真不可思议。

随着唐代后期中原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变化,带有水墨画意味的山水也出现在石窟之中。于是,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唐代画史上著录的山水画家多数没有留下真迹,而从敦煌壁画中正可以看出唐代的山水之变。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