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锦堂图(明·董其昌绘)吉林省博物馆藏
付梓成书山水齐观
从1987年开始,我陆续发表了几篇有关敦煌山水画的论文。那时也曾想,汇集这上千年历史中的山水壁画材料,可以较为系统地反映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变迁,应该写一部《敦煌山水画史》,以补充中国古代绘画史。但由于各种事务影响,这一想法一直未能实现。
1996年,我到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做访问学者,感到日本学者在绘画史研究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于是在两年访学结束时,考入了成城大学,跟随东山健吾先生学习美术史,先后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到博士二年级时,东山健吾先生退休,他便推荐佐野绿先生担任我的导师。在佐野先生的悉心指导下,我严格按照日本式的样式分析方法,对敦煌壁画中北朝、唐朝和西夏的一些山水画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加深了对敦煌山水画技法、样式和风格的认识。此后,从文化历史背景中探讨山水画演变的成因,完成了博士论文《敦煌壁画风景研究》。这是我在学术上的一个转折点,我渐渐领悟了敦煌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2003年回国后,我开始计划对敦煌石窟做全面的美术史研究。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远远超出了当时的预想,作为《敦煌石窟美术史》的第一部,仅十六国北朝时期的美术史研究,我就花了近十年,其后对隋朝石窟美术史的研究也用了十年。有朋友建议我先出一本简史,让读者简要了解敦煌石窟美术的全貌,于是我写了《敦煌石窟艺术简史》,可以算作是敦煌石窟美术史的一个纲要。
在我不断思考敦煌石窟美术史的研究时,又一个契机使我回到了山水画的问题上,两年前中华书局的编辑朱玲热心向我约稿。我与中华书局颇有渊源:1988年我曾受敦煌研究院派遣到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实习,在柴剑虹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期刊编辑业务,在中华书局半年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对于我后来主持《敦煌研究》期刊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从日本博士毕业回国时,在柴剑虹等先生的支持下,我的博士论文《敦煌壁画风景研究》被列入华林博士文库,于2005年在中华书局出版了。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敦煌壁画风景研究》一书早已脱销。也曾有别的出版社找我商谈出版之事,虽说已过了合同期,但我总觉得这本学术著作还是在中华书局出版比较合适。想到这本书,又唤醒了我30年前的梦想:我应该写出《敦煌山水画史》了。于是就与朱玲女士商量,一是把《敦煌壁画风景研究》修订再版,一是写出《敦煌山水画史》。两本书中其一是从敦煌壁画的山水案例出发,分析绘画的样式与风格特征;其二则沿历史的线索,全面展示敦煌山水画的发展轨迹,两书相辅相成。在朱玲女士的不懈支持下,两本书顺利付梓。
30多年来对敦煌山水画的探讨,似乎在印证这样一个过程:刚到敦煌之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渐渐开始了调查研究,于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如今重新审视那些熟悉的壁画,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样看来,《敦煌山水画史》此时才完成并出版,并不算晚。
作者:赵声良(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2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