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触类旁通——张国樟美育专栏第四十三期(图)

触类旁通——张国樟美育专栏第四十三期(图)

2022-12-15 11:45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张国樟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片

陆俨少-杜甫诗意图之《郑驸马宅宴洞中》美析(左图):此诗为游宴之作,系杜甫在临晋公主、郑潜曜附马的山林中的莲花洞中,所受的款待而赞美之辞。虽然画作中只题取其中两句,但画面呈现了整首诗歌的意境,即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清琅玕。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陆俨少-杜甫诗意图之《泊松滋江亭》美析(右图):诗歌全文为沙帽随鸥鸟,扁舟系此亭。江湖深更白,松竹远微青。一柱全应近,高唐莫再经。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陆俨少通过云山溪石等景致,表现了前四句诗的意境,但是也不完全实写,不见鸥鸟不见扁舟。只有几棵松竹。下面有三个要作老人星的老者站立而语为伴。

美学是相通的。传统文化中的中医、建筑、剪纸、舞蹈、戏曲、诗文与书画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们可以举一反三,相互启迪,相互借鉴,触类旁通。

音乐是无形的画,绘画是凝固的音乐,它们都有韵律节奏色调意境之美。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在画面是通用的。有的画家会把音律节奏之美表现在画面上,使画面呈现出视觉的韵律感。文学、音乐和书画之美自古相连,早在唐代的时候,王维既是大诗人,也是山水画家。他的每一首诗中呈现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颇具诗情画意,呈现了非常唯美的艺术效果。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多咏山水田园。他的诗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他把文学、书画、音乐三个艺术门类打通,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把自己的心境意境融入画中,初造了文人画的早期形式,把自己的文人的气质和精神世界,以及把才情、境界、思想、趣味开始成为国画审美要素。

唐诗宋词的意境很多画家都喜欢,会把它们搬到了画面上。如陆俨少,在一九六二年杜甫诞辰一千二百五十周年之际,画了一百张杜甫诗意图。把杜甫的经典诗歌意境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再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共同感受到了诗人的心境和意境,和画家的再造美感。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个脸谱就像是一张张精美的画。中国画和传统戏曲都是通过意象表达的。比如中国山水画作品仅仅画几个点就代表了大片的森林。画几个圈圈就代表一些水果。而戏曲中的武将后面插了几个五颜六色的小旗子,就代表很多部队,统帅三军。

再说说中医和中国画,“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不仅是中医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中国画的基本理念之一。中医强调抽象的精气神,而西医重视看得见的组织结构。就像中国画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而写形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以写神为目的;西画和西医一样则以写实为主,强调素描和结构。再如,中医看病要分虚实,基本治则是补虚泻实;而国画的基本结构重视实中求虚,虚中求实,相因而生,相比而显。中国画的用色用笔和中医非常像,用色火气就像高血压病人的脸红光浮胀,用笔燥就像肝火过旺的病人。

中国画和其他传统国粹一样,一样都需要灵感和冲动,灵感一来拈诗一篇,李白杜甫无不如此。一样忌讳无病呻吟。需作者去体验生活,去感受大自然之美、去大社会感悟人生真谛。一样需要群众的支持,没有观众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一样是达到的至高境界是无技巧的技巧,天道功成。所以审美也是触类旁通的,有些懂中医的、非遗的、戏曲的人无师自通也可以懂中国画美学。同时中国画美学的发展和创造,也可以从兄弟门类中汲取营养。

图片

陆俨少-杜甫诗意图之《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美析:画面上题写取自全诗的其中两句:栈悬斜避石,桥断却寻溪。画作中一边是高耸而立的四川的大山,一条绝壁的蜀道上行走着孤独的老者,此人就是杜甫。与左边相反的是,右边则为虚景。云雾缭绕,水天一色。更现出高山和悬壁的危险。

 作者/张国樟: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