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长空且为银鹰舞 ——追记原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总裁、特级安全飞行奖章获得者徐柏龄(组图)

长空且为银鹰舞 ——追记原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总裁、特级安全飞行奖章获得者徐柏龄(组图)

2023-01-09 09:36 文章来源:乐音清扬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徐柏龄

1月7日,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原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总裁,一级飞行员、特级安全飞行奖章获得者,中航集团离休干部徐柏龄同志(副部长级、按省部长级标准报销医疗费),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6日9时2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徐柏龄同志,乐清白石街道人,1932年9月出生,1949年2月参军,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12月离职休养。徐柏龄是我国著名飞行专家,担任过共和国三代领导人的专机机长,1957-1992年35年间,先后承担周恩来、邓小平、李鹏、江泽民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执行专机任务。他是新中国首航美国纽约的机组领队。曾驾驶过波音747、伊尔-18等17种大小机型的飞机,飞经120多个国家,拥有50年的安全飞行经验,安全飞行1.3万多小时。

从游击队员到民航机长

徐柏龄出生在战争年代,但他却有着一个比同龄人更加艰苦的童年。小时候父母就先后亡故,贫困的家境、孤儿的生活,磨炼出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格。1949年2月,在家乡跟人学篾工手艺的徐柏龄,经地下党组织引荐,参加了浙南游击纵队,自此这只失去双亲呵护的雏鸟,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徐柏龄参加的浙南游击纵队,驻守在浙江的海防前线。1950年发生朝鲜战争以后,他积极、踊跃地报名要参加志愿军,咬破了手指头,写血书想去朝鲜,因为当时部队还有其他军事任务,所以没有被批准参加志愿军赴朝鲜,这成了他当时的的遗憾。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朝鲜战场上,由于军队没有制空权,受到美国空军飞机的狂轰烂炸,损失很严重。这时中央军委决定要从陆军里选一批干部来学飞行。就这样,1950年底徐柏龄从陆军被选出到空军学飞行。

徐柏龄1951年进入了空军学习,1952年7月在哈尔滨第一航空学校学习飞行业务技术,先是飞初级教练机,后来学轰炸机,经过两年多的航校生活,1954年11月,他从空军第一航校正式毕业。当时朝鲜战争经过两年零9个月战争已经结束,去不了朝鲜前线了。

解放初期,当时因为中国民航要发展,缺少飞行员,请求空军支援,国家开始从空军选一批飞行员到民航,徐柏龄和其他10多位飞行班同学以及报务员30多人被分到中国民航,1954年12月,他从空军来到民航报到。

由于1950年中苏建立了飞行同盟条约,成立了中苏民航股份公司,所以苏联就派专家到中国来。1955年,民航局吸收了原中苏航空公司的中方飞行员,徐柏龄开始跟着苏联教员学习飞行。

刚开始跟苏联教员学开飞机,是非常困难的任务。首先是语言不通,徐柏龄当时连一个俄文的字母也不认识。每次上飞机以前,翻译在机下帮助苏联教员给讲解飞行科目。飞行过程中学习飞行技术就只能和苏联教员进行“文盲式”的学习,靠打手势,根据动作猜想其意。经常是教员讲一句,他就用笔记一句,一句一句地练。

后来到了苏联学习,机组四个人住一个房间。晚上,其他三位苏联人都过夜生活去了,由于语言不通,徐柏龄也出不去,自己带着画报和字典自学俄语,学累了就睡觉。经过努力学习,用了半年时间,徐柏龄基本学会了语言,生活也习惯了。1956年6月10日,徐柏龄成为一名正式的民航飞行机长。

为周总理驾驶专机17年

1957年8月2日,徐柏龄第一次为周恩来总理驾驶专机。从北京到青岛,前一天,徐柏龄被告知此消息,非常兴奋也很担心,第一次为总理飞专机,他有点担心自己的技术。

当时是张瑞霭担任机长,徐柏龄是副驾驶。他们进行了精心准备,也许太兴奋那一夜他没睡好觉。第二天,机组就到北京西郊机场,在起飞之前,他们还参加苏联政府送给周总理伊尔14专机的一个仪式。这架飞机和其他的伊尔14不一样,经过改装,有包间,通讯导航设备较先进,还加了副油箱比其他民航飞机飞得远一些,在当时中国民航来讲可说是第一架专机。

交接仪式完了以后,周总理上飞机了,周总理对飞行员非常好。他上来以后没有直接到后舱休息,首先到驾驶舱,和每位飞行员握手,徐柏龄是第一次为周总理飞专机,所以总理比较陌生。

徐柏龄后来回忆说:“周总理握着我的手,他第一次见我,就问,你叫什么名字?我说,我叫徐柏龄,多大了,我说25岁。总理问我哪里人?我说浙江。周总理说,年轻有为啊!从这以后,我后来就为周总理一直飞专机。”

从此,徐柏龄就一直为周总理飞专机,这一飞就是17年。这17年里,令徐柏龄难以忘却的事情太多太多。

徐柏龄最为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在1965年,周总理带领民航人远航非洲,他有幸参加了。周总理6月3日到非洲去,为第二次亚非会议做准备。在出去之前,周总理还是租用了巴基斯坦的飞机。当周总理坐巴基斯坦飞机到达布加勒斯特时,当地政府有很多官员到机场迎接,罗马尼亚人看到降落的飞机不是中国的飞机,却是巴基斯坦的飞机。在场的罗马尼亚人窃窃私语,感觉很惊讶,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领导人怎么没有自己的专机。使馆同志听到后,把这个事讲给了周总理,周总理本人有很大得触动。

回国途中,周总理把随同出访的民航二局局长王建功叫到身边,缓和而凝重地说:“中国的民航要飞出去,只有飞出去,才能打开局面。”

中国民航客机伊尔-18

第二次亚非会议1965年6月29日要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会前周总理在6月2日至10日,再次出国,对巴基斯坦和坦桑尼亚进行友好访问。

“我们要坐自己的飞机去!”周总理果断地决定。中国民航的专机要送周恩来总理到非洲去访问。徐柏龄得到消息以后,激动不已,为周总理驾机出国访问的夙愿终于要实现了。

可是难题不少,当时中国民航没有先进飞机,最好的飞机就是伊尔18,这种飞机飞行高度最高能够到9000米(现在的波音可以飞到12000米),航程也比较短。飞机比较适合寒带气候,而这次远航非洲不仅航线长,气候复杂多变,特别是要飞抵非洲的炎热地区。飞机发动机能否在炎热非洲启动飞回,实在令人担心。

接到这个任务以后,民航总局的领导就选择了最好的飞机,最优秀的飞行组进行准备。当时,再加上当时中国和非洲建交的国家不多。远航非洲困难很多。第一,我们的飞机要飞越昆仑山,从喜马拉雅山边上飞过,当时高原上的雪山都是7000多米,如果天气不好的话,云中飞行或者颠簸就很危险,所以过雪山有很大的危险性。第二,伊尔18飞机是苏联生产的,在高温情况下发动机的启动很困难。我们去的时候要到卡拉奇,到伊拉克,到埃及、苏丹才能够到达坦桑尼亚,苏丹那个地方温度早晨都是40度以上,可能会导致发动机启动不起来。

为了保证首次非洲之行成功,民航总局决定,航线是北京—14号基地—卡拉奇—巴格达—开罗—喀土穆—达累斯萨达姆—卡拉奇,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当时非洲只有几个国家和中国建交,机组选择这样一条航路,而且准备在总理出访之前先进行一次试航。

在1965年5月28日先进行试航,了解机场情况,另外把机场起飞、降落的地标都用小本子记下来。试航比较顺利,安全到达坦桑尼亚,很顺利就返回来。返回时,时间紧迫,周总理已经出访先到巴基斯坦,所以工作人员不能够回到北京,就在卡拉奇等待周总理。周总理访问伊斯兰堡以后,到卡拉奇上我们自己的专机。

第一次由中国的飞行员驾驶的专机远航非洲,周总理很高兴,上飞机以后和工作人员一一握手,并且鼓励他们,“我亲自带领你们去远航。”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专机组把这种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专机飞行工作中。

其实这次首航飞行遇到了许多险情,其中一次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上空,强烈的热气流使飞机上下颤抖,担任飞行员的徐柏龄迅速将油门加大,保持平直飞行,而当飞机对准跑道降落过程中,突遇赤道负荷线—风切变,由逆风转入大顺风,飞机速度加快,颠簸更加强烈,徐柏龄迅速将油门减至最小,这时,坐在飞机客舱里的周总理反复宽慰大家说:“我们的飞行员有经验,大家不要紧张。”

最后飞机终于安全降落。以后的飞行中,专机又碰到了许多复杂的紧急情况,但由于大家在前期的工作中准备充分,圆满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专机飞行,为中国民航飞向世界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此后,几代民航人开辟了欧洲、非洲、美洲等国际航线,飞向了世界五大洲。

黄华等人在机场迎接基辛格

为基辛格秘密访华领航

在徐柏龄先生50多年的飞行生涯当中,他不但担任过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专机机长,也见证了很多举世瞩目的历史事件!其中令他印象最深的是驾驶前哨机为尼克松访华护航。

1971年6月27号,夜幕刚刚降临,徐柏龄和时任民航北京管理局局长的张瑞霭坐上一辆黑色轿车,从首都机场急速驶往北京市区,他们奉命赶往人民会堂,参加周总理召开的一项绝密会议。

参加这个会议的人很少,当时也就周总理,空军司令员,民航总局的局长,外交部长助理等,当徐柏龄等人坐定了以后,周总理的话题就直切主题了,周总理说“美国总统尼克松要派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乘坐巴基斯坦的专机,由伊斯兰堡飞往北京,我们二十多年没有往来了,所以这次护送专机的任务非常重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要绝对保密。”

会上民航总局的领导当即决定,指派三人领航小组,由徐柏龄担任队长,带领另外两名同志前往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确定完了之后周总理就对徐柏龄说,“这次任务非常重要,你去了以后一定要把航线记熟,确保飞行安全。”徐柏龄便向周总理表态,一定坚决完成这次重要飞行任务。

会后徐柏龄坐上空军司令员的红旗轿车,索取航行资料和机场资料,会议确定的各项事务也在第一时间告知了巴基斯坦总统,巴基斯坦总统考虑地很周到,巴基斯坦总统建议配一架专机把中方三位领航员送过去,这样就能避免泄密,所以周总理就采纳了巴基斯坦总统的意见。

7月2日,一架伊尔-18专机从首都国际机场秘密起飞,飞机上的乘客正是徐柏龄等三人小组,徐柏龄三人小组准备了自己的行装,为了防止泄密,由巴基斯坦专机飞行员帮徐柏龄等拿上了行装,随后马上就起飞了。出发前准备行装时,徐柏龄在自己的行装里装上了多年不穿的一身行装,他带上了自己的西装和领带,上了飞机,他们就换上了西服。

巴基斯坦方面对这次绝密行动考虑非常细致周到,飞机落地以后未经任何手续,徐柏龄等人乘上了专车,直奔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为了避免外界怀疑,伊尔-18飞机立即起飞,返回北京。

7月3号,徐柏龄他们同巴基斯坦飞行员一起秘密研究了飞往北京时间航线和其他事项。

7月6日凌晨,一架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飞机顺利地降落在了北京南苑机场,试航取得圆满成功!

7月7日,巴基斯坦飞机接上中国外交部派出的四人工作组,飞返伊斯兰堡,接应基辛格的一切工作准备就绪。

1971年7月9号,天还没有亮,整个伊斯兰堡城依然在沉睡中,徐柏龄一行就出发了,到了机场之后,有一架波音707飞机早已停靠在机场等候。

4:30左右,两辆黑色轿车驶来,停在了飞机悬梯下面,先下来的是巴基斯坦方面的负责同志,随后下来了一个戴着大帽子,一副黑墨镜的人,他就是美国总统特使亨利·基辛格。基辛格在巴基斯坦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进了客机,我方外交人员首先在客舱里迎接基辛格,同他握手,就这样基辛格开始了他访华的秘密行程。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徐柏龄第一次见了基辛格。

后来基辛格对中方陪同人员说:“我这次来北京很秘密,我起来的时候连我的贴身警卫我都没有告诉,今天巴基斯坦的新闻报社会发表新闻,说我得了肠胃病,要去疗养地休息几天。”

12:15分,载着基辛格一行的专机安全地到达了北京南苑机场。前来迎接基辛格的有叶剑英元帅和外交部的黄华等人,随后一行人乘随后一行人乘坐红旗轿车去了钓鱼台国宾馆。

就这样基辛格等人安全到达北京,为尼克松访华奠定了基础。

爱国爱家乡的总裁作家

徐柏龄不单具有精湛的飞行技术,而且也善于经营民航事业。他首任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总裁,卓有成效地拓宽国际航空市场,航线飞速发展通达五大洲,使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骨干航空公司。1997年美国菲利浦杂志将世界139家大型航空公司的财政状况进行比较,盈利1亿美元以上的只有6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榜上有名,实现了周总理生前孜孜以求的“中国民航只有飞出去,才能打开局面”的宏愿。

徐柏龄怀着一颗振兴中华的赤子之心,为祖国民航事业立下了卓越功勋,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津贴。

尤其令人敬佩的,徐柏龄还是一位隐藏不露的作家,2003年,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作序,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政要专机的绝密飞行》,就是他的大作。这本书既记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内外专机飞行中经历的政治风云,又描绘了他们工作之余的生活轶事和个性特征。

书中对首长们音容笑貌的记述特别好读。杨尚昆主席从外表看,一脸严肃,谁也瞧不出他讲话是那么风趣。1990年,“总裁”这个名词还很陌生,杨主席在专机上听机组人员叫徐柏龄都称“徐总裁”(首任中国国际航空总裁),也不无幽默地称其为“徐总裁”。他还对徐柏龄说:“有你在飞机上,我就放心了,我这个70多公斤都交给你啦!”听得专机上的人哈哈大笑。此外,周总理谈笑风生,邓小平少言寡语,胡耀邦说话不绕弯……在书中均有详细的展示,况且还描写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异国风情和民族习俗。

阅读此书,更可获知我国民航由弱趋强的发展轨迹,令人受到精神鼓舞。李鹏在该书序中说:“书中史料有据,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很有可读性。”

徐柏龄饮水思源,念念不忘家乡父老,关心家乡的社会进步。温州市的老市长卢声亮回忆温州机场的建设,徐柏龄功不可没。198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来温考察后说“温州交通条件不好,进不来出不去……”当年全国两会时,得知此话的卢声亮与省市有关同志找到了时任中国民航总局总飞行师的徐柏龄,通过徐柏龄拜访了当时的民航总局局长沈图,得到了他的全力支持,民航总局还同意出资2000万元……温州机场从筹建到落成,徐柏龄自始至终热忱支持,促使其提早投入营运,加快温州的经济腾飞。


责任编辑:娜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