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汝瓷艺术的概述与传承

汝瓷艺术的概述与传承

2023-03-24 15:13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摘要:汝瓷在中国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打破了自唐代以来所形成的南青北白的局面,而且博采众长使青瓷的烧造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

关键词:汝瓷;官窑;文化;传承

纵观历史,将朝代与瓷器相提并论的现象并不多见,很难找到唐瓷、元瓷、明瓷、清瓷之类的说法,只有宋瓷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素存在并且得到广泛的认同。因此,一件小小的瓷器,就不仅仅只是普通的生活用品了,而是作为宋代的名片向人们传递关于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因而,汝瓷作为宋瓷中最具代表性的对象,不仅能够反映宋代的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还能够折射思想文化的轉变和审美风尚的变迁。

汝瓷不仅寄寓了很多文化内涵,而且还开创了审美的新境界。这表现为以下两方面:第一,以政府为主导的官窑制度的建立,使瓷器的礼用功能逐渐凸显,不仅使汝瓷在古代礼法社会中具备了更为深刻的政治色彩和法律意叉,而且很大程度上主导了当时的审美取向。如它所生产瓷器均以青色为基调,釉面有开片,没有过多的装饰,以造型大方,釉色纯净见长。第二,以文人为主体的“由外王走向内圣”内省虚静的处世观,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内向含蓄的民族特征和审美文化,使汝瓷有别于汉唐之宏大气魄,独树婉约秀美之新风。

在宋代,瓷器和诗词便站在了同一历史高度,向我们讲述与那个时代有关的事情。汝瓷,从思想内核、工艺技术到艺术形式无不臻至化境,其规矩精致的造型、无为污染的有色、自然天成的纹饰,共同反映着那个时代的审美旨趣。当我们从美学的角度去审视汝瓷的整体品格与特征时,便能从中发现,老庄为代表的“美在自然”的审美观,促使汝瓷将“初发芙蓉”作为美的理想加以实践;当我们从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汝瓷时,便能从中发现,宋代文人慎独幽思的人格魅力和与世无争的高逸情怀,不仅塑造了汝瓷的精神品格,更为其增添了几分文人雅士的清新脱俗。汝瓷之所能够成为时代的宠儿,并在中国陶瓷史上形成一个高峰。是因为汝瓷产品深受文人意趣和庄子美学的影响,浓缩了当时的文化特点,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审美情趣。W独特的造物方式记录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方面的微妙变化,表达着道家的哲学信念和美学理想。以宋代文人思想为精神准绳,以隐忍的时代背景为依托,创造出了具有宋代特质的审美典范。汝瓷产品作为形而下者之为器,我们可以看到其设计的合理性和完美性;形而上者谓之道,我们可以揣摩出宋人崇道、入道的也理世界,在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现大千世界的奥秘。

汝瓷,作为宋代五大名塞之首,在接到“遂命汝州造青瓷”的旨意后,随即以挑梁主角的姿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一出场就博得满堂彩,把青瓷之美推向极致,主导了宋代“喜青尚玉”的审美风尚,并取代定窑成为宫廷御用瓷器。然而,官窑的命运总是随朝代更迭而变化,汝瓷从创烧到停烧,仅持续了短短的40年,留下的精品不足百件,随着金兵入侵,窑毁人亡,技艺失传,至南宋已经“近犹难得”了。历朝历代均有仿制者,但多只能得其形似。新中国成立后,依据1953年6月,"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的指示,1957年汝瓷厂终于试制成功了符合古代豆绿釉标准的汝瓷产品。1969年汝瓷产品首次参加广州商品交易会,所带200多件产品被外商购买一空,汝瓷声誉从此扬名海外。1973年国家轻工部投资,在汝州城区西环北路赵庄村建立了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汝瓷迎来了恢复生产后的第一个发展高峰,但是由于汝瓷本为官窑,造型规整、缺少变化,实用性较小,汝州市工艺美术汝瓷厂最后倒闭了。但是部分汝瓷厂的工人,依然坚持着汝瓷的烧制,并在各自的领域内经历了同样漫长而艰难的摸索,研制出属于自己的釉料配方,并形成了各自的一套方法和理论。

进入21世纪,工业化社会进程带来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与危害使得人们开始对日常生活中物质过度消费与资源大量消耗的机械文明开始了反思,人们渐渐从最初对物质需求的追逐转向精神追求。对复制性弱的传统手工产品的兴趣逐步变大,强调消费品的独特性与个性,并滋生新一轮的文化消费热潮,送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汝州境内的汝瓷生产也借此东风大有发展,从产业规模上看,己经从原有的几家迅速增长到一百多家;从器物形制方面上看,已经从单一仿造宋代汝瓷发展到自主设计创新的阶段;从产品用途上看,已经从以陈设器为主发展到陈设瓷和日用瓷并重的阶段。现今的汝瓷产品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形成独立的工艺美的方式。汝瓷产品改变了过去单一的造型模式,产品变得丰富多样,相继开发了许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

宋代汝瓷以其“雅韵”奠定了它在历史上的至高地位,而随时代的更替在岁月的长河中悄然远去,这是一个历丈性的遗憾。值得庆幸的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及投身汝瓷恢复生产的科研人员和从业者的通力合作下,技艺失传800年后,汝瓷重登历史舞台,弥补了乾隆时期仿烧汝瓷“形似而神不似”的遗憾。如今,汝瓷的烧制技术,与宋代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回顾汝窑的发展历程,它由最初的民窑发展成为被宫廷垄断的官窑,一路走来,有文人墨客的赞赏,有皇族贵育的宠爱,着实令人欣羡。然而,从文化艺术角度分析,在官方意志下督造的陶瓷作品,虽有一时的华美显现,但终究会随时代的发展而陷入僵化死板的模式之中。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官窑的命运总是随着朝代更迭而消亡。艺术创造需要从民间汲取自然原始的野性与活力,发展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因此,当代汝瓷艺术唯有立足于现实生活,伴民生所需,才能获得生生不息的发展。

汝瓷,看似简单,但这种艺术创作绝不是随口而道,毫无加工。而是,高度精炼,豪华落尽见真淳,用准确而朴素的语言呈现出深遂的情感和哲理。今天,汝州境内汝瓷的创作依然恪守“古拙自然”的造物观,在保留了宋代汝瓷精神内涵的同时,扩展汝瓷的使用范围,现代汝瓷的创新依然遵循着简约风格,在物欲极度膨胀的今天领略汝瓷原初意义上的风景,并将艺术创作变身为有价行为,接受市场检验。不仅创造汝瓷发展的奇迹,而且还为人们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想提供助力。( 汝州华兴汝瓷:杨军)

 参考文献:[1]巧陈万里.陶瓷考古论文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7:37.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