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铜艺术家孙梦臣先生
身为江南人,孙梦臣个子不高,身板单薄,像个白面书生,但他的腕底功夫相当了得,两三寸长的小钢刀自己打磨,用起来得心应手,鼓风聚云;镌刻时需要手臂、手腕、手指的通力合作,在体现大写意效果时才需要借助小锤子有弹性地敲打。他深切体会到:一件合格的刻铜作品,绝不是简单的临摹或刻凿剔刮,既要忠于原作,又不能淹没刻铜艺术的本体性,运刀贵在稳、准、狠,线条贵在健、厚、重,效果贵在发散文人气、隐士气、金石气,着力抵抗、消解刻板的匠气和冷淡的、光滑的、机械的“塑料感”。在操作中,必须做到刀法听命于心法,心法与刀法的融会一体,才能力发于腕而传递于刀,刀入铜则力施之于线条的点划及虚实。一笔一画、一石一木、一枝一蔓,都得借用得体的运刀和手法,让线条充满张力、动感和饱和度,唯有如此,才能完成作品的二度创作,展现妙墨神韵。所以,刻铜艺术应该是笔与刀的“合谋”,是艺术家之间气息相通、心有灵犀的“探戈”。
刻铜艺术因为有传统文化的深厚背景,使我们在欣赏之时,情不自禁地陶醉于一字一句、一草一木所承载的诗情画意,感动于中华民族的道德力量和人性光辉,它们如明灯一般照亮着诗和远方,还有游荡于苍茫之间的灵魂。(沈嘉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