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书法史浩瀚的长河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书法家高龄长寿者灿若群星。在书法家中,为何“寿星”众多,一直是当代医学家和心理学家所探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古人云:“书者,心之迹也。”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什么都讲究“速成”,人们有时难免出现烦躁浮华的心态。而研习书法,正是一种良好的精神调节方法或放松方式。人们常常把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修养,其实它不仅是一门技能,更对陶冶一个人的思想情操、修身养性具有重要意义。
磨练意志 强健体魄
研习书法,既要讲究入静,又要讲究坚持。学习书法,要在心平气和、不激不励入静的状态下,通过长期临池才能达到。历代都有很多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励志故事,如草圣张芝苦练书法,池水尽墨;智永和尚为练书法足不出户、退笔成冢。通过这些故事可知,凡是成就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练习书法是一种很好的磨练意志的途径和方法,所以说学习书法,不仅使人注意力集中,养成沉稳、精确、认真的做事习惯,而且还有利于养成持之以恒、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性格。
从某种程度上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是“力”的艺术,书法家讲究“笔力”,对“力”的追求从未停息过。无论哪一种字体、书体,都是通过充满力量的线条来表现的,但书法家用的不是蛮力,而是刚柔相济、虚实分明、徐疾相间的力,是一种内在的控制力,若从传统武术的视角来看,可谓是一种内力。通过长期正确的练习,便可五指齐力、周身协调,很自然地通融全身的血脉,使手、腕、臂、腰等部位的肌肉得到适度的运动,从而使身体的神经系统及心肺等器官得以适度调节,其功效不亚于体育锻炼。
练习书法是一个四肢协调、手脑并用的过程。练习书法讲究姿势,姿势正确是写好字的一个基本条件。在书写的过程中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并不容易,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在《题〈执笔图〉》诗中写道:“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齐力难。”清代书法理论家蒋和《书法正宗》中多处也有类似的说法:“端坐作书,四肢之力俱到,惟力愈大而运笔愈轻灵……作书用全力,笔画如刻,结构如铸……下笔点画,波磔、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气功也是我们的国粹。在姿势上,习书与练气功也有诸多相似之处,皆讲求肌肉松弛、心态放松。于书法而言,需要书写者心平气和、精力集中、宠辱皆忘,讲究入静。清代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习练书法和练习气功,二者在原理上更有相通之处。于书法来说,其艺术生命的本源就是气,作书之初,强调要意在笔先,而后以意使气,以气御力,这样,很自然地通融全身气血,使体内各部分机能得到调和,如此便可神融笔畅、翰逸神飞。
书法强调形神兼备,动能塑形、静以凝神,而形为神之体、神是形之本。写字要使全身肌肉保持舒适状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二者兼济。从形神共养,进而形神一体,达到心身统一,从而延年益寿。古代书家不仅有“书家用于养心愈疾,君子乐之”,又有“寿从笔端来”之说。故无怪乎宋代陆游曾发出“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的慨叹。
调节情绪 陶冶性情
艺术品是通过艺术家的实践而物化了的心理活动,这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亦即是说:艺术要通过客观物象把心理活动表现出来。书法是有着很强的个性风格的一门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的习练和创作可谓是情绪自我调节的过程。
我国的传统中医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人生红尘之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难免产生不良情绪,而一切不良情绪都是健康的大敌,是疾病入侵人体的方便之门。而练习书法可以调节人的心态,使情绪稳定。有学者认为书法之书就是抒、是散,通过书法而抒散胸中块垒。书法家在习书之时,便会对眼前和身边发生的烦恼之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内心宁静。即达到了心手双畅、书文互美的忘我之境。
运笔用墨、间架结构、章法布局以及落款钤印,书法的整个创作过程都会对人的情绪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创作之前,要意在笔先、精心构思,达到胸有成竹。在运笔过程中,行笔的节奏有慢有快、有轻有重、有张有弛。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需精力集中,但心情要放松,若能如此,就可以净化杂念,提升清气、降低浊气、运行真气、祛除邪气,身心便可得以调养。东汉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所言,落笔前“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口不出言,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书法讲求调息、呼吸、练气,故作书者必须静心养气,运笔之前应调节情绪,抒发心怀,排除杂念,以便能集中精力进行书写。书法与讲究调息、凝神入静、以意导气,通过养气来调动人体内的本能力量的气功如出一辙。如按照周星莲所说的写字“又先须端坐正心,则气自和,血脉自贯,臂自活,腕自灵,指自凝,笔自端。是臂也、腕也、掌也、指也、笔也,皆运用在一心,不知所使,而无不一一效命者也”。按这种方法去做,“自然之气机”便流行体内,精神与生理机制协调,真进入这般境界,这又何异于当代流行的“心理疗法”。
前苏联著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曾说:“紧张是颗定时炸弹。”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异常加快,常常使人处于紧张状态之中,而这种状态就会破坏人内在系统的动态平衡,影响人的心、脑,甚至危及生命。长期紧张不利于身心健康,而闲散又何尝不是腐蚀生命的毒剂。特别是老年人,在物质生活方面有所依靠,又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的情况下,若终日无所适从,这同样不利于身心健康。一个人只动不静不行,只静不动更不行。而练习书法是动静结合的运动,一张一弛是健康的必要条件。所以,练习书法一方面能使人从紧张中轻松起来,另一方面又使人能从闲散中充实起来,从而起到调节人的生活节奏以及内在系统平衡的作用。
提升修养 愉悦身心
学习书法不仅能陶冶情操,更能增加涵养。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它本身还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与文学、诗词、音乐、绘画、舞蹈、建筑乃至哲学和美学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事若要大成,必须博涉与之相关的姊妹艺术,在潜移默化中渐成自己的审美情趣,使心灵得以净化。
书法对习书者心志的熏陶、培养,可谓是人体一种特殊的身心运动。当人们品味那些形神兼备、韵味无穷的书法精品时,会有诸多美妙的感觉,通过内心的体悟,使自己浮躁的心态渐趋平和。此外,学习书法还应该多临摹、欣赏前贤的经典作品,使自己的艺术水平在不断陶冶中得以提升。
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练习书法,不仅使身体得到锻炼,而且使中枢神经经常有美的信息储存于脑际,将力量送到笔端,倾注于纸上,心灵也得到净化,甚至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心情和思想都融入文字的意境美中,从而进入既轻松又安适的状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没有了世间的烦恼和贪欲,从而得到美的享受,性情得到陶冶。
由此可见,书法作品及书法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可自娱,又可娱人;既能修身,又能修心。
(作者为书法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供职于国务院参事室,兼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