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国画大家胡铁铮:山水大观,无事只看山(组图)

国画大家胡铁铮:山水大观,无事只看山(组图)

2023-08-06 11:17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片

书为心画,画为心声;

国画之美,始于墨韵五色。

在笔墨间感知山川青空,

青绿相伴,墨香致远。

一滴水墨,在白纸上氤氲散开,看不清画笔的走势,但远山、松柏、鸿雁、云烟,一一在纸上展开,由远及近,黑白两色,简单明了,构建一幅山水画卷。

图片▲胡铁铮,号三雁画屋主人,画道行者图片

第一次见到胡铁铮,他捧着一个保温杯,笑意盈盈地走进会客室,一一和我们握手,打招呼。

胡铁铮,1946年生于乐清。年少时,就醉心画画,20世纪60年代,胡铁铮进入温州师范学院(现温州大学)读书,在这里,他师从温州名家戴学正,开始接受最为传统的课徒训练。

图片▲胡铁铮出版的画册集

“豪掷”一学期生活费,只为买画册。谈起学画的经历,胡铁铮说,刚入学的时候,老师让胡铁铮买一本芥子园画册。他跑遍了大小书店,最后才在一家古籍书店里找到了这本画册。5.5元,在物资匮乏的1964年,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那时一学期的生活费也才5元,还是从同学那借了一些钱买的。”胡铁铮笑着说。

芥子园画册实际上是一本临摹画册,这就是胡铁铮接触山水画的开始。戴学正是一位非常传统的艺术家,他教胡铁铮,每一笔线条,都要“规矩”,一笔一笔严格按照传统画法来。求学期间,除了临摹恩师画稿,也放眼历史,大量临摹董其昌、石涛、龚贤等画作,笔冢墨池,废纸三千,筑下深厚功底。三日一石,五日一水,做的是“取法”。

图片

▲芥子园画册部分临摹

胡铁铮的第二任恩师林曦明认为,学画要一边临摹,一边消化。临摹古代名家画作,先是“形似神肖”,继而“似像非像,似是而非,游离于似于非之间”。胡铁铮开始学习怎样在雄健用笔的基础上,糅进淋漓的大泼墨技法,并在林曦明的影响下在画面中追求现代气息、民族精神。

图片

▲胡铁铮与林曦明合影

“融南北画风于一体,集水墨大写层层为一体,化随意与精心设计一体。”这是业内对这一阶段胡铁铮画作风格的评价。

图片


法国画家马蒂斯说:“一个艺术家,不应该成为自己的俘虏,不应该成为一种风格的俘虏”。为了博采众长,2003年,正值非典肆虐,已经58岁的胡铁铮,只身北上,正式拜贾又福为师。

贾又福是北方人,也是当代山水画的大家。他笔下的山水巨幅,雄浑闊大,幽远邃秘。对于深谙南方清雅恬淡,奇秀清名风格的胡铁铮而言,无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因为疫情原因,整整66天,胡铁铮吃住都在贾又福家。这段求学经历,不仅加深了他对传统的理解,同时也启发了他对崇高和壮美的追求,作品开始表现出一种带有哲思的恢宏。

图片

▲胡铁铮《山水大观》封面图

在山水之外画山水,在笔墨之外思考笔墨,成了胡铁铮求师期间,经常做的一件事。贾又福擅长“凭虚构象”,其创作心态是高度自由的,不受现实景物的局限。在这种心态下,他习惯性按照美的规律把自然表象进行组合、重构、熔铸,化心象为画境,创造出表达哲思的图式。这一创作方式深刻地影响了胡铁铮,山水画画得太像山水画,终究还是执着于“形”。他不禁开始反思,如何“破执”?

打破三十多年的绘画习惯,做“舍法”,对一个画家而言,是漫长而纠结的探索。求学的66天里,胡铁铮以少时曾多次游览的雁荡山为突破口,遵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路径,尝试情调、意境、理法三者的高度融合。

谈起这段经历,胡铁铮笑道:“我那时想,这么多人画雁荡山,但却很少有人想到用诗的境界去画雁荡山,我想如果用实景去画雁荡山,肯定画不好的,我就用诗的思路去写雁荡。”

图片

▲胡铁铮《雁荡神韵》部分图

胡铁铮的诗,也无不透出朴实隽永的真情。诗为心声,有感而发,道出了他为人处世的原则,也道出了他对艺事的心得。

在《六十五岁有感》一诗中,他写道:"当年探胜五湖游,老住文豪阁上楼。案上石头堪供眼,箱中啤酒润诗喉。高声常论古今事,充耳不闻风马牛。岁月有情双鬓白,对君莫言一生愁。"他的诗,平和率真,寄情山水间,闲坐浮云下。正如他自己所言:"心潮千里外,不是古人情。"

图片


回看半载求学经历,胡铁铮师从多位业界泰斗,从温州到北京,从婉约到豪迈,见识了南北山水画技法风格的不同。可他却苦于始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分不清哪块石头是自己的,哪块是老师的。

图片▲胡铁铮家里部分作品

很长一段时间,为了雕刻独属于自己的那块石头,他醉心山水之间,游历名川大河,慢慢分离已经成型的石头,把自己的气息一点点融进去,把心中的大山一点点画出来。

谈起游历,胡铁铮坦言,当老师时,每年暑假都出去走走,最长的一次,走了42天,从长江口到峨眉山,再到重庆、成都。“当时是1984年,游玩费用很便宜,只用了100多块钱,旅馆一晚住宿都不需要5毛钱。”在游玩过程中,他不断写生记录。有一次暑假,去桂林,差不多半个多月,晒得一塌糊涂,“我妻子都认不出来我了”。

图片▲胡铁铮老师与夫人

乡间的生活、经年的游历,他更推崇师法自然的真谛。胡铁铮半生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无论多壮阔的群峰,烟岚流转,在黑暗里,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大自然生息变换,万壑松涛撼明月,黄山松卓然挺立,见其色、知其象,闻其声、感其韵。他明白,这就是他苦苦寻觅的山水墨法灵魂,滋养着苍茫而厚重的文化精神,汲取笔墨丘壑中的精微表达。

胡铁铮,终于完成了独属于自己的那块石头。

这些石头,有着诡异的造型、苍辣厚重的色彩,波澜壮阔,扑面而来。这种画法,与古人拉开了差距,与今人也不相近,因此颇受质疑。但胡铁铮说:“我要的是真山真水,这山就是我心中的山,这水就是我心中的水。”

图片

▲胡铁铮部分作品赏析

古人云:“品其味,会其意,明其至。”欣赏胡铁铮的画,你可能不知道他画的具体是哪座山,但确确实实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中国的山。无论你把它放在哪里,它所蕴含的“天地大美”,万千峰峦到眼前。

图片

▲胡铁铮部分作品赏析

“我只是个热爱画画的普通人,算不得什么大师。”胡铁铮笑吟吟地自评。或许,他笔下的雁荡山,再也不是矗立在温州的那座山,而是承载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临远水,对摇山,闲看烟云起。

自然为吾师,深情写山河。


责任编辑:娜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