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用诗的方式译《吕氏春秋》

用诗的方式译《吕氏春秋》

2023-08-08 20:30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扎希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执一不二:〈吕氏春秋〉的诗笔记》扎希 译 研究出版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推动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其实是一件很具体的工作。《执一不二——〈吕氏春秋〉的诗笔记》就选择了《吕氏春秋》这样一部先秦的重要典籍作为切入点。

作为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十分丰富,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一份珍贵遗产,我们应该像对待先秦其他重要典籍一样给予重视和研究。

《吕氏春秋》的成书年代,正是中华民族即将结束春秋战国裂世,进入大一统新时代的关键时刻。当时,秦国统一天下已成必然,历史潮流所向,六国无力阻挡。作为先秦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身为秦相,吕不韦清楚地认识并把握这一大势。他亲自率兵消灭东周,使得即使仅存形式上的号召力的周天子不复存在。他力主并发动对六国的一系列战争,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秦国疆土得以大大扩展,从而奠定秦国最终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基础。他进而敏锐深刻地认识到,秦国取得统一天下之后,保持住这个胜利,实现秦的长治久安,才是困难而更具有长远意义的。为此,他致力于把在秦国实行的政策理论化,作为统一的秦帝国的治国纲领;同时,编撰青少年秦始皇成长期间的“百科全书式”的“教辅书”乃至“教科书”。在这个意义上,《吕氏春秋》的出现正是适应了秦国统一天下的需要。这也是作者结合“执一”“不二”两节(《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而命名本书的原因。

书成之后,吕不韦曾命“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吕不韦传》)。因此,即使仅就表述而言,《吕氏春秋》堪称先秦最考究的文字,堪称那个时代的思想结晶。

用诗的方式给《吕氏春秋》做这样一个译本,是译者多年反复阅读后一个终于固化下来的闪念。随着阅读的深入,愈加坚定地认为《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中华民族所创作出来的最好的文字之一。

而诗句永远是最精粹的文字。对于思想作品而言,诗反而应该是比论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的一种方式。因为,诗句可以同样庄重却最富于感情,韵文可以同样严谨而长于引发共鸣。其实,更深刻的理解往往闪现于不可言说的顿悟,顿悟则一向足以担当古往今来灵犀相通的捷径。相对而言,诗句正好迎合了现代人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毕竟我们的阅读并不置于吕不韦所处时代的形势压力和迫切需要之下。如果诗句足够精致和贴切,那么甚至会有助于现代读者体会两千多年前志在实现华夏大一统的中华民族的豪士英杰们势在必得的气势和雄心、格局和感情,甚至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脉搏和心跳、呼吸和情绪。甚至会祈望,这样的诗句能够告慰徘徊于中华民族第一个大一统巅峰之上的英灵,并得到他们的认可,乃至祝福。

应该强调的是,虽然是“诗笔记”的形式,翻译仍是逐字逐句地进行的,致力于确保以词达意;保持相对合理的自有见解,同时在遣词用句上尽可能地体现现代诗文的考究、格律和气韵;在正视其时代局限性的同时,为发掘、展现这样一部两千多年前先秦典籍的现代意义而努力。(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