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李鼎元,甘肃省兰州市人,1944年11月生,中国美协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
在兰州画院主要从事油画、水墨漫画、国画的创作。
水墨漫画获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第十五届漫画展大奖;韩国汉城第七届国际漫画展铜奖;韩国大田第三届国际漫画展优秀奖;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二等奖;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三次;省美协一等奖三次;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金城文艺奖”两次。油画作品近年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油画全国美展”。水墨漫画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国画入选文化部对外展览办公室主办的“西部风情书画摄影展”并获优秀奖,2008年入选国际奥委会在北京举办的美术大展,并在世界各地展出。
另外水墨漫画曾在比利时、罗马尼亚、波兰、南斯拉夫、伊朗、日本、以色列、巴西等国展出并被编入画册,被编入《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等。
兰州画院资深画家李鼎元先生的新作《万里转运图》(下称《转运图》),在白塔山下金城关仿古建筑群的黄河铁桥博物馆里面世了。这是一幅高1.5米、宽3.7米的大画,命题而作。描绘了1907年5月至1909年2月二十几个月内,为修建黄河铁桥转运建材构件的往事。
光绪33年,清政府动用库银30多万两,由德国商行承建、在兰州白塔山下建起一座黄河铁桥。建桥所用的钢材、水泥、构件和机械(总重750余吨)由德国运抵天津口岸后,再由甘肃洋务总局负责转运兰州。确定的路线是天津——北京——郑州——西安——平凉——兰州,全程两千多公里。这次大转运的详尽资料和数字,黄河铁桥博物馆的展板上已有翔实的介绍。如果博物馆只满足于这一知识传递的层面,那就是见树不见林、见物不见人,见小而舍大。博物馆的策划者显然是明达睿智的,与画家达成共识:《转运图》展示给人们的不仅是艰辛而漫长的旅程,更是西部陇人那种亘古俱有的精气神。
南齐画家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为中国画六法之首。气韵即神韵、本义指肖像画和故事画中人物的精神气质,后扩展到花鸟、山水等题材的绘画中,成为对画作艺术性考量评价的首要标准。对观赏者来说,打动甚至震撼自己,引起心灵共鸣的作品,一定是为之倾心的艺术精品。这种激发灵魂共鸣的撼力,就是洋溢于满纸丹青的气韵。
《转运图》颇具匠心,通过从天津港繁忙的装卸,华北大平原上满载的列车,阴雨泥宁豫陕道上艰难前行的人力兽力车队,层层递进,将大转运的重头戏推向了画幅的最显眼处:这是自西安至兰州的六盘山区,坡道崎岖,大雪飘乱、驷马赳赳,肩夫咻咻,高车重载,咫尺千钧。画家运足笔气、墨气、色气,营造气势、气度、气机,总揽浩然大气于画幅,生生不穷,风动云涌。那股陇人特有的气质和神韵油然而生,感染着画卷前久立的每一位读者。
陇人特有的神韵和气质,不就是近年来人们探寻的甘肃精神吗?是“河西出将”?难道陇上只是草莽武夫、马背英雄;是“人一之十之,我十之百之”?似乎陇人自古以来就胸无点墨,只一身蛮力。是啊!从何时起,甘陇就“苦甲天下”但是,不还有一条汉张骞开通的丝绸之路贯通全境吗,更何况古成纪还是羲皇故里,作为文明象征的伏羲八卦就从陇上始画。文革期间,有人贬斥咱陇人就会外出讨要:这些年又传言说甘肃人“长处是老实,短处是太老实”。这些似是而非的议论,如果漫步兰州黄河铁桥,参观以铁桥为主题的博物馆,我们就会觉得它的偏颇。
《转运图》涌动的气韵所传达给人们的,除了陇人特别能吃苦的坚毅,这一方面已经在不少画作中得到过多的表现。此外,还第一次形象地展现了地处西部的陇人豁达开放的精神风貌。有左宗棠、升允、彭英甲这样的决策者主持者,有一大批铁桥的转运者修建者,如果他们没有借助外力、引进技术的胆识,要成就这件越洋涉外、前所未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很难想象。
所以,我们说《转运图》在表现陇人坚毅克难传统主题画卷中,选取百年前清政府崩溃时一项洋务工程作为创作素材,实属少见。但正是选材扩展的这一角度,以及画家成功的艺术再现,使甘肃精神得到了比较完整的诠释。这一点,是笔者特别欣赏这幅画作的主要缘由。
处理这样宏大而又新颖的题材是有难度的。画家借用人物画,史迹画,山水画等中国画的范式,紧紧把握陇人坚毅克难、视野开阔的精神风貌,处理历史资料,选取最适宜的情节和最典型的形象,描述历史,塑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