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2日下午,艺术家于莲个展“莲语游心”在今日美术馆二号馆一层举行了开幕式。展览通过艺术家二十一幅重要作品,展示了其对道家思想美学的独特解读以及对自然、社会、人生之间关系的探索,以期与观者共求心灵自由与精神超脱的真逍遥。本次展览由詹新担任策展人,张立红任学术主持,今日美术馆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据悉,本次展览从11月11日持续至11月26日。
多年沉淀,顺势而为
于莲从2016年开始从事艺术创作,一路走来,逐渐形成万物、庄子、我不是佛像以及笑笑四个绘画系列。艺术家以自身的艺术语言与形式积极回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思考,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路径。本次展览是其作品的首次公开亮相,于莲表示,目前已积蓄较足够能量以及作品系列已基本成型,此次展览既是一次阶段性的创作总结,也是顺势而为的选择。这与道家尊崇的“万物天性顺其自然,自然而然形成理想状态和秩序”的思想不谋而合。
开幕对谈现场
艺术家导览现场
于莲之“心游”:两个系列,四个主题
展览主题“莲语游心”,取自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游”,钱澄之言“庄之学尽于游”,《庄子》游于物,也游于心。于莲画说庄子之“游心”,实则也是艺术家之“心游”,探究心灵之上的精神自由。展览主要选取庄子以及一部分万物两个系列作品,通过四个主题:逍遥之境、无我之境、万物与我、世外之境展开叙事,在道家思想的精神场域中,呈现了于莲致敬传统以及之于生命的感悟。
嘉宾合影
开篇“逍遥之境”以于莲阐释的《庄子·内篇·逍遥游》内容为核心,采用具象的创作手法,巧妙地将众多寓言故事融入色彩图像的传达中。其中小尺幅作品讲述了《庄子》中的一个故事,而大尺幅作品则以篇章为单位,将数个故事转化成绘画的语言呈现出来。其中《逍遥游》中至少由8篇故事融汇于此件作品中,以绚烂的色彩,创造出神话般逍遥仙境;
展览现场
“无我之境”旨在倡导宇宙大观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关系,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至高境界。本主题以庄子《齐物论》思想为基础,于莲创造了一个人、神、自然共存的环境,在这里万物平等且和谐相处;
展览现场
“万物与我”首次展出了于莲对老子《道德经》的体悟与解读。艺术家用抽象表现手法,展现老子“道法自然”,“万物归一”的哲学思想。老子与庄子的思想与绘画语言中的抽象与具象的形式语言表达存在异曲同工之处,庄子的思想表达更像具象的绘画语言阐释,采用形象化的故事,展示道家的核心思想。而老子的思想语言则较为晦涩难懂,犹如于莲的画中所表达的一样,画面主体虽无具体指向性,但其与老子思想精髓“万物从0到1,从1再生于万物,看似变化无常,却终归走向万物同一”一脉相承。
展览现场
终篇以“世外之境”为结尾,本主题以庄子《养生主》、《人间世》思想内容为基础,试图建立一种顺应自然,乘物以游心,修心才能达到的虚无空明之境界,这也许亦为生命的意义。
展览现场
用庄子打开当代女性精神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于莲于近期推出了新书《画说庄子》,本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发行,讲述了用油画唤醒庄子故事原始之美的精神内涵,传达了用庄子打开当代女性精神空间的理念。本次展览的推出,也符合“一书一展”,即研究先行的新型策展理念。该题材的创作始于2019年,因多重不可抗的因素使然,她开始研读《道德经》,从中获得自我疗愈的方式以及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指引。这是艺术家创作上的转折点,也是道家思想题材融入其画面的契机,一定程度上重构了其内心世界,激发出了其隐藏的精神力量。其中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尤其是庄子思想,其在处理面对人生问题,以及人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议题的方式,给了于莲很大启示。于莲坦言,“对于我来说,艺术家与作家两个身份的主次关系,非常明确,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画为主,写作是为了配合创作。我平时会在读书的时候,将获得的启示与庄子的精神内核,作为随笔记录下来。这本身是一个无目的的积累过程,但现在有幸被清华大学出版社发掘并整理成册,我既欣慰也心怀感激之情。”
开幕当天,还举办了一场对谈活动,本次展览的学术支持、《画说庄子》责任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八事业部负责人张立红;著名诗人、学者余世存;中华书局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深圳市金声玉振黄金与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祝安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李笑男;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晏燕与艺术家于莲共同出席,对谈由策展人詹新主持。各位与会嘉宾就其创作理念与形式语言展开了研讨,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学术交流。通过本轮讨论,让观者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领悟。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不仅是于莲以道家思想为创作灵感的绘画集合,也是她一定人生阶段内心的感悟与探索。在中国古代哲学的深远影响下,艺术家在生活中不断寻求自洽的方式,在建构内心世界的同时,积蓄继续向前的能量。“游心”过于莲的庄子世界,愿你也可以拥有不惧挑战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