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地址:人美美术馆(北京市东三环南路甲3号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开幕时间:2023年12月19日(周二)下午15:00
策展人语
本次画展的策划与时俱进,删繁就简,取消了书画展的“标配”——开幕式,遵循了艺术展该有的清纯之风。展览坚持以作品为中心的展览导向,倡导不论年龄、身份,作品面前人人平等,以求展览“用作品说话”的纯粹性,让艺术回归本真的状态。书画展,看的是书画作品,而不是开幕式。我们努力以作品、观众、人民、媒体为中心的展览价值取向,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场轻松自由地欣赏交流、感受和思考的全新视角。
于洋
前 言
笔与墨——中国画本体精神的当代呈现
写意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画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依托要素。作为中国画写意性特质核心载体的笔墨语言,其传承与发展一直为历代中国画家所重视和深研。为了呈现当代中国画传承发展的时代成就,展现笔墨语言承载的中国画本体精神,经过长时间的策划筹备,“笔墨中国——首届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在人美美术馆拉开序幕。
“笔墨”本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特定涵义的语词,在此处作为展览题目的关键词,我们尝试赋予其“望文生义”的“新解”,即从展览作品的范畴的丰富性和多元性的角度,将“笔墨”二字拆解来读,则是工而见“笔”、写意见“墨”。相对而言,“笔”是线性的、结构的、有力度的,工笔画和线描的笔线、笔质以及画者常言的笔性,点出了“笔”的实质;“墨”是复调的、含蓄的、构建意境的,文人写意、没骨画法的水墨语言及其承载的丰富韵致显现了“墨”的意蕴。在这一新的角度上再言“笔”“墨”,则中国画艺术语言的丰富性、多元性特征和统一性、包容性价值,可以更为明晰地展现出来。正如展览主题“笔墨中国”的宏阔范畴和艺术意涵所示,这次展览包含了人物、山水、花鸟不同画科,涵盖了工笔、写意、没骨、线描等不同表现手法,跨越了老中青艺术家群体,集结了来自南北各地的30多位中国画家,其中既有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老一辈画家刘汉、李巍、邱笑秋、陈家泠,也有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郭怡孮、曹文驰、徐义生、郭石夫、王西京、何水法、陈永锵、冯大中、艾轩;既有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吴冠南、许钦松、秦天柱、苗再新、李学明、范扬、万鼎、张志民、白云乡、乐震文、高云、胡石、孔维克、喻国玮、陈辉,也有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的卢禹舜、李翔、梁明、陈湘波、贾广健、陈翔、尹沧海、刘万鸣、伯揆、吕子扬、张宜,20世纪70年代的周午生、王海滨,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马小虎。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携近年新作雅聚于人美美术馆,以其“笔”与“墨”的多元风格展现了中国画艺术的民族性、当代性与人民性,既显现了中国传统画当代发展的文化身份,也生动展现了当代中国画的创作生态与发展规律。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笔墨语言为核心的中国画艺术,正呈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特性,也必将以其守正创新的自主性发展,开拓延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艺术之路。笔墨为缘,相聚人美,意写中国,江山如画。是为序,并祝展览圆满成功!
于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2023年初秋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