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先明确一下文人的定义,尤其是中国文人的定义。
何谓文人。尤其是中国的文人?有学历,有知识,是文人吗?
其实,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文人。在中国文人的定义里,有三种可以规格为真文人。
其一,真性情(等下会谈到),真正的文人,首先,他一定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不做作,不世故,天真烂漫,不事圆滑。遵从内心,不亢不卑,率性而为。
其二,个性鲜明,不落俗套,不谙俗尘,腹有诗书,谦冲自牧。
其三,人格独立,价值独立,心之所向,素履所往。也就是他们所言,为了追求自己需要的学问,慨然前行,不惧风雨,不避风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猖狂”,或者说是“书痴”。
作家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文人的气质,其实有三种:第一;苏东坡的勇气(等下我会谈到);第二;李白的豪气;第三;陶潜的真气(即自然本真)。
好了,既然了解了文人的含义,明白了文人,其实和学历高低,知识多少无关,那么,再来讨论文人和琴棋书画,就可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首先,我们来看下“琴”字的两种写法;一种为上面两个王,下面一个木的“琴”。(为什么这样写,等下我讲琴的起源会解释)一种为上面两个王,下面一个今的“琴”。大家看看,是不是都和王有关?
然后,我们先来读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诗: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题目为《竹里馆》。
王维,我们都知道,他是唐代最著名的山水诗人,苏东坡层盛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从王维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其实就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的性情,写自己的情怀,写自己对自然本真的向往,一个人,独自在竹林深处,抚琴长啸,陪伴他的,是一轮明月,和悠悠琴声。弹琴,为谁而弹?为自己,为清风明月,为山川大地,为幽篁溪流,为自然,为期盼,更为自己。
所以我们看,琴,是什么?琴是文人抒情达性的工具,更是文人知音,一曲琴音,一束心声。
所以,琴为四艺之首,当之无愧。
明代盛行杂剧,周宪王所作《牡丹亭》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西母王再牡丹亭大宴群仙,观赏牡丹。派司花女到牡丹亭邀请十位牡丹仙子,到地方后,结果发现,牡丹仙子们,有的在弹琴,有的在下棋,有的在作画,有的在写字。这个杂剧,虽然是个虚构的神话,但是,却可以看出,古代的文人们,对琴棋书画的认知,认可。
琴棋书画,秀才四艺。陶渊明在《告俨等疏》中这样记载:“少爱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益,便欣然忘食”。从他的这段文字里,明眼人即可看出,其实我们通常来说的“琴书”二字的“书”,尤其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乐琴书以消遥”的“书”字,就是书籍,读书之意。而并非书法,书艺之意。琴棋书画,作为中国文人的文雅艺术,其实,就是一门小技。它在一定程度上,囊括和谙含了中国文人的文化情怀和精神历程。
中国的文人,他们把读书作为进阶仕途的捷径,读书读的累了,疲惫了,读不动了,则抚琴鼓瑟以遣情怀,以散郁闷。这就是“乐琴书以逍遥”的真正含义。其实,读书,才是文人最高的技艺,只不过,作为读书之后的消遣,学琴后来最受重视。这一风气,我们可以从“琴书”一词管窥。之后,“琴书”之书,则演变为书法,书艺。故书法后来受到重视,于是同气相求,琴艺招来棋艺,棋艺招来画艺。于是,琴棋书画,四艺并称。成为中国文人的雅游代表。琴,可抒情,棋,重思维,书,可抒情,画,重写意。下面,我就中国文人与琴棋书画的关系。谈下我的理解。
逸人书法小品《品茗听琴》
先来说下“琴”,说一下古琴的起源吧!
传说,五帝之首的伏羲,受风吹树叶和流水落地的声音启发,第一次做琴,这种琴,是没有弦的,所以称作无弦琴。后来伏羲发现,这种无弦琴,是不可携带的,于是,他就用凤凰桐木再次做了无弦琴。再后来。他发现女娲的头发,打在凤凰桐木上的声音,很好听。于是,就用她的一根头发做成了琴,因为只有一根弦,故名一弦琴。这就是凤凰琴的由来。
相传,古琴始于伏羲削桐,初为五弦,后来发展为七弦,在其3000年文化传承的历史中,历代琴家可谓人才辈出,而其中一位他弹得却是“无弦琴”,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再后来,伏羲用女娲的头发做了二弦琴,孩子出生后,又做了三弦琴。名为“定情琴”,一直发展成我们现在的七弦琴。
其实,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这五根弦分别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将士的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为文武七弦琴。古琴的七条弦以正调为例,音名由外而内分别是:徵羽,宫,商角,徵羽,宫,商角,徵羽。
琴和瑟并称,作为古代弦乐器,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据说,孔子曾路过门人游治下的武城。听到“弦歌之声”,笑着说:“割鸡焉用宰牛刀?”这是孔子以戏言,对门人的赞赏。这里的“弦歌”,指的就是“弦歌古琴”。
东汉末年应劭在 《风俗通义。声音篇》也有对古琴的描述:“雅琴者,乐之统也,与八音并行,然君子所常御者,琴最亲密,不离与身。”这些,都说明,琴,与中国文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自汉代到六朝,擅琴雅士不胜枚举,如东汉恒谭,马融,魏之嵇康,晋之戴魁,都是琴中名士。《陶渊明传》如此表述:“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不难看出,隐士陶渊明对琴的迷恋!
“乐琴书以逍遥”,我则认为,“乐琴书以消忧”。弹琴之人,饮酒赋诗,与山林同乐,情趣满怀,乐而忘忧,何其快哉!
所以,古琴以悦己为主,注重抒发性情,还原自然本真。
逸人书法意临王铎《听颖师弹琴歌》
图为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书《寒食帖》。
林之源山水作品
再来说说“乐琴书以逍遥”之“书”。
说起书法,我们不得不说说史上的最牛三大行书。
一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写的磊落风神,魏晋风度。二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写的情真意切,情溢于纸。三是苏轼的《寒食帖》,写尽满怀悲凉,满纸惆怅!
今天,我来主要说说苏东坡,说说《寒食帖》。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数次被贬又数次被召回。可谓经历了几场人生的大起大落,但他并没有彻底的陷入痛苦,并没有自暴自弃,仍然保持着心灵上的潇洒自如和乐观旷达,一直追求他的物我两忘和清净自足。
在苏轼的身上,完美地体现了儒释道三家的融合。蒋勋曾评论说:苏轼在宗教上的境界并没有达到多高境界,而是意识到自己没有达到多高境界。其实修炼是为了回来做人,不是告诉别人我多了不起、告诉别人说我没有那么了不起,那才是修行。
苏轼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瘦当可肥,俗士不可医。”人生在世,不可能诸事皆随心意,顺境时暂且不提,如果暂时深处不顺,希望我们也能和苏轼一样,身在泥潭而心境豁达,能够淡然处之,坚守自己的那份坚韧。
东坡被贬,皆因性情文字,他在被贬地黄州城外一高坡,垦荒种菜,筑一小屋,在雪白的墙壁上作书作画,放浪形骸,乐在其中,并从此以“东坡”名之,其堂亦云“雪堂”。从他身上,从他的书法上,从他诗文里,我们看到个一个真实的东坡,性情的东坡,才情的东坡。
胡铁铮老师作品《心闲物自闲》
再来谈下“棋”。
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
山僧对棋坐,
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
时闻下子声。
从白居易这首《池上》诗里,我们可以体验到 竹林里的幽静、奕者的高雅、观者的感受,更能让读者体验到一种恬淡虚无的感觉。
《论语》中记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也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己”。意思是说,下棋,壁什么都不干要好很多。所谓“搏 ”,则是指后世所谓“双陆”,“弈”,则是指围棋。东汉马融,则将围棋比喻成黑白相斗,用兵布阵。
棋,在四艺中之中,是排在第二的,相传最早的围棋起源于中国,据说,尧帝得儿子丹朱,生性好玩打仗得游戏。常常把自己弄的浑身是伤。尧帝很难过,于是,就制造了围棋,闲其情。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围棋模型。围棋的诞生,开发了文人的智慧,纯洁了文人的性情,起到了以静制动。动静相宜的效果。
人民美术网执行总裁,书法家陈俊贤作品《旷朗无尘》
最后谈谈画。
在四艺之中,画应该排在最后。
为什么这样说,这个和他在古代文人的地位有关。
在古代,很多画家,是以画师的身份出现的。因此,画家的地位,是远远低于书法家。比如宫廷画师,就是专门为皇帝或者达官贵人们服务的。比如皇帝选秀,到偏远的地区,给挑选的宫女们画像,画的好,画的像,运气好的宫女,就可以得到皇帝的青睐。假如画的不好,皇帝动怒,连生命都有危险。所以,这些画师们画技都很高。地位却很低。
到了宋代,出现了以苏东坡,米芾等为首的文人画家,他们的画,一洗前朝宫廷画师们的俗尘,不再过分注意技巧,而注重气韵与性情,故称之为“文人画”。
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提到:
“我朝擅画者甚多,若行家当以戴文进为第一,而吴小仙,杜古狂,周东村其次也。利家则以沈石田为第一,而唐六如,文衡山,陈白阳其次也!”
这一段话,首次提出画家中,有“行家”和“利家”的概念,连沈石田(沈周)这样的山水画大家,都算不上行家,可见宫廷画师(专业画家)水平是怎样高了!
文中的“利”和“戾”“隶”音同。“利家”即“戾家”,或者说是“隶家”。而他们,在专业的画家看来,是不懂画的,没有技巧的。只能以“文人画”自居。
所以近代的齐白石,吴昌硕等,在谈起他们的画来,总是谦虚的说什么:“诗第一文第二,画第三”之类的话了!因为,他们也想挤进文人的行列,他们也不想,被世人带上一顶充满俗气的“画匠”的帽子。
琴棋书画,秀才四艺。对于中国文人而言,所谓的“四艺”,归根结底不过游戏而已,所以在古代,作为一个读书人,你无论琴棋书画如何精通,如果不通过读书,步入仕途,考取了功名,光靠卖文鬻画,抚琴赋诗。日子虽然逍遥,然其前途,也是堪忧的。当然,如果他们生活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那就另当别论了。
甲辰新月逸人旭东于清心斋灯下.
画家郑中才老师的作品《安徽桐城六尺巷逸事图》
作者简介:
李旭东,笔名逸人,安徽省池州人,书法师从当代书家尉天池,旁涉国画,音乐,文学。92年创办安徽开泰书法学校。出版字帖《硬笔书法之友》《描红字范》等。从教书法培训二十余年。先后在《散文诗》,《安徽文学》《安徽青年报》。《广西日报》,《中国工人报》《池州日报》,《乐清日报》,《人民美术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网。《中国网》等发表书法,散文,艺术评论近百篇。现居浙江乐清,专职于书法教学,文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