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画表现文物的精神内涵
张鹏(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这次讨论中涉及对两个传统脉络的反思,一个是文物的传统,一个是中国画的传统。作为中国画题材的“文物”包括两个层面,首先是在物质性、空间的层面,文物容易用画笔直观呈现;其次是在精神层面,也就是文物、古物承载的人文蕴藉、气质和风度,表现、传递文物内部的这种声音或者说以此来记录它们的灵魂需要独特的途径与方法,而这种方法又必须紧扣在中国画的语言本体上。如何用中国画的语言形式和风格趣味表现文物,我觉得有几点可以突破:一是加强画面内在的叙事性,不单纯是关注对建筑空间场景的描绘,更要关注文物本身的叙事,用中国画的形式来讲文物内在的故事。二是强化作品的诗性内涵。古物自身具有丰富的诗意,而中国画更可从多维度提纯、凝练、融合这种诗意,这又与陈寅恪讲的“艺术家的眼光和精神”颇能相通。三是用中国画的精微描绘捕捉古物中的若干细节,将这些细节微妙刻画,这恰是中国画的语言优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