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亚尘擅长花鸟虫鱼,尤以画金鱼驰名于世。作画借鉴西画的写生技巧,并深研中国传统技法中的小写意,喜描摹宋代花鸟,亦欣赏清代任伯年和虚谷,融合中西,故其画得雅俗共赏之致。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画坛,有三位以画动物称誉于大江南北的画家,汪亚尘的金鱼、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并称“画坛三绝”。
汪亚尘早年留学欧洲研习西画,回国后致力于国画,和其它有相同经历的画家类似,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或多或少会融入一些西画的技法因素。他的花鸟画,非常注重形体的刻画,在用色方面尤其是用粉,具有明显的自家特色。所以,他的绘画,不但受到普通大众的喜爱,更受到同行的赞誉。但汪亚尘并不是将西画和国画简单地掺杂在一起,而是融会贯通,他坚持国画的精髓在乎简单明了,借用物体表出内心,同时便包含许多哲理,并不仅仅是粗浅的技巧。汪亚尘欣赏虚谷的高古典雅、冷峭隽美,他的作品受虚谷的影响颇深。他的笔下秋菊、玉兰、劲松、游鱼、苍鹰等花鸟兽虫以及风景小品均具高古典雅之妙和深厚的生活气息。
此批书画全部由汪亚尘的家属提供,共计12件,且都是汪亚尘作品中的精品之作。附汪亚尘家属亲笔题书一封:
被海外称之为“东方艺术大师”的汪亚尘教授曾执教于美国耶鲁、哈佛和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中国绘画,前美国总统肯尼迪夫人贾奎琳拜其为师,也称他为“ProfesserYa-chunWang”。汪亚尘教授(见附赠照)
汪教授号云隐,云隐楼为今田子坊内15号,原薛华立路薛华坊15号,二三十年代那里曾是海派乃至全国艺术大师吟诗作画,切磋艺术的雅集之地。这里曾筹建轰动上海的千龄同庚会。(见附照)
汪教授一生曾游学于上海——东京——上海——西欧——上海——美国,寄情于书画、艺术、教育,行云于世界名山大川,其经历前无古人可及。他艺贯中西,海纳百川,毕生深究于中西方绘画,早在七十年前便提出国画要有发展,必须学习西方绘画之精髓,同时反对生硬的把西画技巧杂凑一体,反对“怀表派绘画,但倡导用西画技巧的素养溶于国画之中。
在本次“大众”的拍品中,我们十分荣幸的观赏到汪教授各时期的作品,有不同题材的画作,也证实“汪全奖”画范围之广,包罗山水、花卉、鸟、兽、鱼、虫、人物,几乎无所不能,亦无所不精,值得一提的是六、七十年代我们在绘画艺术中有一段很长的断层,那时汪教授还在海外的高峰创作时期,本次拍卖有好多作品便是他那个时期的,那时他大量采用了一种日本卡纸(正面似中国的金笺纸,反面似宣纸),其优点既能表现中国的水墨效果,又能使色彩得到丰富的表现。参看此拍品中的四桢动物:树熊、猿、狸和鹿,无论是主题还是背景,从中透露出来的国画之韵和西方水彩、油画的味均为大师的独特风格。日本卡纸的另一个优点是可携带外出写生,常见他左手执卡纸,或将大幅的卡纸放在油画架上野外写生的照片。此次汪教授所有山水拍品均用此日本纸。大量使用这种卡纸作画的大师仅两位:汪亚尘和张大千。谁开先河有待考证。
亚翁根植于西画,辉煌于国画,从一些小地方可知其底蕴,例如此次拍品中“九如图”和“金鱼”中的水中莲萍,你仿佛见到了莫奈油画中的“睡莲”,汪大师融合中西画派的自然、巧妙和恰到好处,令人拍案叫绝。
最后要谈一点艺术与金钱上的关系,艺术到底能否拿金钱来衡量?审美本领人人即有,但感觉器官不用,久之麻木了,便成为没有趣味之人,一个民族麻痹了,变成了没有趣味的民族。今天我们有了温饱,艺术的功能使没趣变得有趣。大众有了欣赏美得风尚,这种风尚的趣味有两点很重要1.要有自己的品味、爱好和鉴欣力不受外来和金钱的干扰;2.在自己及大众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欣赏收藏;一张贵到只能放入保险柜的作品将失光其艺术价值,鉴于以上二条件,我喜欢的海派艺术家为汪亚尘和沈尹默,仅供大家探讨。
海上雅集精品欣赏:汪亚尘画作
海上雅集精品欣赏:汪亚尘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