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正在让艺术界的观念发生转变,或在淘宝等第三方平台上开店,或建立专门的交易网站,艺术品“收藏”正在悄悄向“搜藏”转变。记者走访后了解到,触电互联网,西安艺术圈却步伐缓慢。
知名艺术家开网店开始“淘宝式”生活
向京,最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中国雕塑作品最高拍卖价格纪录的保持者。近日,记者在淘宝上找到向京的网店“稀奇”,目前为4颗“红心”的卖家。网店销售的产品从手机壳到包包、首饰和丝巾,雕塑作品则是作为礼物和摆设功能的迷你版。商品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招牌的雕塑则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而一个月前,独立摄影师严明通过代售的方式也将自己的摄影作品搬上了淘宝,这在摄影界里堪称首例。
除开店外,进行网上拍卖也是艺术家们触网的方式之一。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西泠印社开在淘宝的旗舰店就举行了一次小型的印石拍卖专场。记者以藏家身份全程体验了此次拍卖,交保证金、出价、竞拍与现实的拍卖并无二致,最终因所拍印石价格已远远超出目前市场价而放弃。
记者通过淘宝了解到,去年,国画大家曾宓的一幅山水画《秋色山中好》通过淘宝拍卖会拍出36万元高价,曾经在收藏界轰动一时。如今,参加过淘宝拍卖会竞拍的不仅仅有吴山明、童中焘,杜曼华、尉晓榕等多位名家,也包括不少青年艺术家的字画、雕塑等等作品。
中低端为主西安触网迟钝发展慢
记者登录淘宝做了一番调查后发现,目前在淘宝销售的书画作品,以中低端为主,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少数有上万的,价格差比较大。而西安书画界开在淘宝上的店铺较少,以个位数计。
在西安书画圈,青年画家范鹏杰和蔡学海在学生时代曾通过网络销售过自己的作品,方式都是委托给已在业内有一定信誉的拍卖行。
铜川画院画家洪铭也曾专门上淘宝等类似网站了解过情况,她发现,一部分是大家作品,是专业机构在做,另一部分专业性不强,“以自己目前的状况,担心如果在网上销售,会降低自己作品的专业性”。
“书画是高雅的艺术品,在网上卖,会给人感觉不"高级"。做学生时生计窘迫,在网上能卖也就卖了。”蔡学海坦言现在不再在网上销售作品的原因,但他同时也认为,“这可能也是传统思维方式的问题,观念需要转变。”
“本身很高雅的事情,咋放到网上去感觉像摆地摊一样。”这是记者采访西安一些画家得到的较为统一的认识。
“Art114”是一家专门进行全国网上画廊搜寻的网站,西安一家画廊老板韩涛打开网站给记者看,点击陕西,仅出来16家网上画廊,而一些还处于关闭状态。“再看看排在第一位的北京和第二位的济南。”随着韩涛点动鼠标,记者看到,在山东省,仅济南市就有45家网上画廊,是整个陕西的近3倍。
假货是最大威胁信誉是生存法宝
ID为“落魄艺术家”的网友发帖说:“其实80%以上都是淘宝外交易的。”因为大多数的画廊、藏家还仅仅是把网络当做一个信息平台,交易很火的雅昌论坛,都是把画发上去,再通过卖家留下的电话进行沟通,“雅昌也曾想做个"艺术淘宝",但到目前也没有成功”。
范鹏杰介绍,陕西书画市场主要的成交方式还是藏家和画廊、持画人和卖画人直接交易,因为彼此之间有一个熟悉的纽带关系。“委托给大的艺术机构,比如雅昌拍卖专场,人还能放心点。”范鹏杰说,“如果是大家的画,要是不见原画,网上交易更觉得不靠谱。”
“与目前艺术作品的地域性也有关,除了大家的作品全国、全世界通用外,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还是在本地销售得好,在当地就交易了。外地人不咋认,也就不用上网去找这么费劲”。韩涛道出了目前网络交易发展缓慢的奥秘。
王先生是位书画收藏者,他提出网络销售中对书画的真假判断问题怎么解决,如果出现纠纷,又该怎么办?西泠印社旗舰店的客服告诉记者,网购确实有风险,“因为"西泠"的品牌在,顾客不担心买到假货。”
“自己要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否则,就是现场看画,你不懂还是不认识真假。”此外,韩涛说,以他这些年的经验看,“虽然艺术品交易有特殊性,但是网络交易也可以基本照搬现实中的交易模式,包括纠纷处理模式也可以一样。”
“最核心的,只要抓住一点即可,"信誉"就是生命。”他在自己的网站上承诺:作品保真销售,藏友购买的作品,如经作者本人鉴定为赝品(即伪作),可退回该作品,除退还本金外,另按购买价的20%进行赔偿。“坚持下去,有了固定的客户群,再一个传一个,就成为有信誉的品牌了。对于买家,自然要到有信誉的网店购买。”
“艺术承载着人的情感,希望它能够被更多人传递。”在向京看来,“当代艺术绝不能变成圈子里的事”,开网店也是艺术传播的方式之一。
严明认为,网购平台的优点很多,方便快捷、深入受众,服务也更具贴近性。代理商同样是实体的文化公司,所有程序都按收藏规范严格操作,只是更突显网络这个销售平台。同时,他在自己的微博里打趣道,“记得给好评哦,亲”。
韩涛说,在他的网站上推荐的书画作品,除了作品外,还对书画家进行系统的介绍,包括与其有关的新闻等等,“这些都相当于对作品的增值服务,这是实体画廊无法具备的优势”。
在韩涛、韩建兄弟开的画廊门上,贴着收购字画的广告“搜藏字画”,“未来将艺术品"收藏"称为"搜藏"也许更为准确一些。”在韩建看来,“年轻画家、藏家是随着互联网成长的,随着这一代人逐渐成为书画市场的主角,这一天不会远”。
本报记者敬江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