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来说,锋芒可能已被消磨干净,只求一个安安稳稳的晚年生活。但对于艺术家沈天万而言,没有那么多逐渐力不从心的沧桑感,有的只是一个艺术家由始至终的不断突破。沈天万一直坚守着的艺术情操:“不做一个一辈子重复自己的画家。”创新与超前,是其对刘海粟艺术教育理念的最好传承。一个经历过苏联画风和“文革”时代的画家,其画作中怎会难寻以上画风和思潮的踪迹?在上海美专的学习生涯中,沈天万曾因不满扼杀学生天赋的刻板教学,而被关了禁闭,却由此使他能在完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尽情创作,促使其离校后,毅然走上了独立画家的人生道路。“文革”期间,沈天万被分配到五金厂上班,晚上他坚持画画。画布用完了只能翻了再画或让妻子用碱水洗掉了油彩再画,小的画布请妻子拼缝成整的,画框也是拆了楼梯的木档做的。
也正是拥有这样的勇气与执著,1979年1月沈天万联合上海其他11位画家,发起了“文革”后第一个民办画展——“十二人画展”。当时媒体赞扬这是“四人帮”倒台后,中国首次非官方主办纯由民间自负风险的“在野派”画展,与稍晚的1979年北京“星星美展”南北呼应。
作于1977年的《融雪》是沈天万早期风景画的代表作,是较为写实的带有印象派风格的手法,光影和冷暖调子的运用处理恰到好处,但那隐藏在大树背后一红一绿的两棵小树却打破了常理,是主观色彩的选择,更趋表现主义的倾向,这看似不起眼,却决定了此画的政治寓意——“四人帮”倒台,严酷的封冰正在消融。难以想象,这些都是35年前社会政治环境下的艺术表现。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20年间,是沈天万油画风景创作的高产期,充分糅合后期印象派、表现主义、野兽派、立体派等西方绘画元素,同时个人创作风格也非常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