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平作品
2012年9月1日-9月10日,由广东美术馆、古元美术馆、岭南美术馆共同主办的“罗一平书画作品展(珠海站)”在古元美术馆2楼1号厅展出。本次展览共展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罗一平先生近期创作的45多件山水画作品及60件书法作品。
一、坚持作品的文化性
作为一位学者型的艺术家的罗一平,深受老庄哲学启发,非常注重作品的文化性,坚持墨语言对传统的继承性。罗一平所作山水,远法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吴镇,近师于石涛、八大山人、龚贤、黄宾虹诸家,陶瑢造物以为心象,精研笔墨化现生机,腕下烟霞,纸上芳春,千般灵心,万种生活。
几十年画下来,罗一平的作品追求文质彬彬的文气,强调都市喧嚣之外的宁静,讲究笔墨的情韵与诗歌的韵味。所以,观者在看作品的画面上,可以感受到房屋、树、波涛与山形成虚实对比,带有朦胧意境。
罗一平作品
二、博采中西绘画技法
在坚持传统文化精神为体的同时,罗一平还博采中西绘画技法以为用。他通过传统笔墨语言和独具自我特色的现代图式,将古今、物我、似与不似交织成“借物喻意”,造“境”于“趣”的多方位的感应框架,很好地体现出现代文化与传统文脉的承接关系,笔墨与图式能见出较强的个人性格和鲜明的现代气息。
所以,他将笔墨语言“入”于传统笔墨与现代图式的融合,使笔墨审美趣味的表达合于时代。他的这批山水画创作是以深刻地理解包括笔墨技巧在内的传统文化为内在力的,很好地体现出现代文化与传统文脉的承接关系,笔墨与图式能见出较强的个人性格和鲜明的现代气息。
罗一平作品
三、现代与传统的承接
对于罗一平的山水作品,《荣宝斋》执行主编徐鼎一认为其深刻体现传统的继承。“一平先生尤长于墨法,善于用水。其用墨浑融雅和,干湿并施,浓淡交会,或积或泼,或勾或染,墨气氤氲,大象内蕴,深得墨法三昧……无论名山大川、闲山野岭,无论烟霭油润、霁月光风,必摄取其神以归。”
而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宏建教授认为其体现出现代文化与传统文脉的承接关系。“罗一平这些作品无论是笔墨语言和图式结构都已显现出他较明显的特征,既能连接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脉,又能进入当代文化语境,体现了继承传统而能出新的艺术能。”
罗一平
罗一平,美术学博士,教授,江西进贤人。罗一平走上艺术道路,得益于启蒙老师蒋正鸿。1972年,17岁的罗一平在江西省分宜工程塑料厂工作,由于正值“文革”期间,中央美术学院老师蒋正鸿等人下放到江西,罗一平开始跟他们学习油画,“他们的启蒙,对我启发很大。”随后,由于感到“走出国门学习油画比较难”,于1979年改学国画。上世纪90年代初,罗一平自创“水泥画”,获国家制作工艺专利。这是一种水泥结晶画的制作工艺。罗一平用此工艺在福建、上海、江西、北京等地制作了20多福大型壁画,为他在宣纸上创作大型山水画奠定了基础。
1995年,罗一平开始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96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并在2000年获博士学位。2002年任教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及工艺美术与视觉文化研究中心。2010年初成为广东美术馆的馆长。研究方向主要有艺术史、视觉美学、美术基础理论、中国当代视觉艺术研究、美术信息学、美术社会学等方面。
2003年至2010年期间,组织策划了10余个国内外艺术大展,其中包括:第18届亚洲国际当代艺术展(中国香港)、第19届亚洲国际当代艺术展(日本)、第21届亚洲国际当代艺术展(新加坡)、第22届亚洲国际当代艺术展(印度尼西亚)、第23届亚洲国际当代艺术展(中国广州)、第24届亚洲国际当代艺术展(马来西亚)、第25届亚洲国际当代艺术展(蒙古)等。2010年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以来,主持策划了“台前幕后”,“启点•动象空间—广东美术馆广州大剧院当代馆第一回展”、印•像——广东美术馆藏外国版画展、“心像——本土版画家的当下视野”版画展、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等重要展览等60余个中外展览。近10年来,出版专著、编辑画册19部,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和艺术评论文章近百篇。
近10年来,罗一平出版专著、编辑画册19部,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和艺术评论文章近百篇。包括《破碎的逻格斯——西方现当代艺术史中的图像》、《历史与叙事——中国美术史中的人物图像》、《造化与心源——中国美术史中的山水图像》、《语言与图式——中国美术史中的花鸟图像》、《观念的嬗变——从现代到后现代》、《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六卷本)等著作十余部。在《文艺研究》、《美术》、《美术研究》等国家一、二类文学艺术类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另外,罗一平还任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广东美协副主席,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亚洲艺术家联盟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山大学教授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