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藏家赵庆伟:引爆微小幸福(组图)

藏家赵庆伟:引爆微小幸福(组图)

2012-09-18 09:37 文章来源:《小康·财智》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赵庆伟(图片来源:上海证券报)
赵庆伟(图片来源:上海证券报)
 
 

跟金字塔尖上的藏家不一样,赵庆伟从不争抢市场上已为人知的有限资源,他大肆收购那些能够带给他“微小幸福”的冷门藏品,它们规模性地爆炸,同样能给收藏圈带来余震。

2010年5月18日,“艺术北京”按时登陆农展馆。在混合了各种品牌香水味的中央空调下,赵庆伟在偌大的展厅里看了三圈。他走出农展馆的大门,对面是下班拥挤的公交人群,过时的自行车自由地在拥堵的三环穿梭。

赵庆伟立刻掏出电话,打给自己的画廊秘书,他让秘书替自己在微博上发一句话,“总得留点平凡——好过日子。”秘书问,“这是什么意思?”赵庆伟没有解释,说“你就发吧,该明白的人就会明白。”

赵庆伟把这一切称之为一次“心理事件”。从成百上千万幅“阳春白雪”中走过,再到回归尘世,他忽然意识到,人要“平凡地过日子”。打那之后,他答应和翰海拍卖公司筹备自己的专场拍卖,赵庆伟开始出货。

 
 
 

“破烂堆”里开出辆法拉利

2010年12月11日,北京嘉里中心饭店,“小雅观心:赵庆伟藏油画插画手稿专场”亮相翰海秋拍。很多圈内人并不看好这场拍卖,就像他们从没正眼看过那个天天跟收废品的混在一起的赵庆伟一样。其中一个藏家给赵庆伟这场拍卖估价,他觉得能拍到150万元已经很不错了。就连承办这次拍卖的翰海,也做好了赔本的准备。可赵庆伟不以为然,“那时候我就觉得拍到五六百万正常,拍好了七百万也不是没有可能。”

虽然早在五年前,赵庆伟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就非常自信,“用不了多久,大家就会出高价来买我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现在除了我,谁都没有。”可在为藏品估价的时候,他还是犯了难,干脆,他一甩手,“全部无底价起拍。”这性格,就跟当年杂货商拉来一车手稿,跟他战战兢兢地要2000块,他随手一掏兜给了3000块一样。

没有人想到,只一批《半夜鸡叫》的手稿在这场拍卖中就拍出了291.2万元,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当年它就夹在赵庆伟花60万买下的一堆“破烂”中。

整场拍卖一共拍了2300万元,“把那些买油画的人全拉进来了,大家都抢疯了。”赵庆伟说。他觉得这场出乎自己意料的拍卖——神秘、诡异、不可思议。

拍卖过后,他第一时间淘汰了他那辆开了十几年的雷诺,换了一辆最新款香槟色的保时捷跑车。“本来看好了一辆法拉利,但是没有现货。”从前他满满的幸福建立在自己的这些“有价值的收藏”上,从来瞧不上世事的物质繁华,总觉得恶俗。这一次,他就想恶狠狠地对这个世界说,“不就是玩俗的吗?谁不会?”

“小雅观心”的成功,除了也给“触摸天花板的艺术市场”另一种尝试,也给了翰海很大信心。在那之后“小雅观心”又接连两次亮相翰海2011年的春拍和秋拍,并在今年翰海的秋拍继续。

 

 

藏家少数派

顺着CBD高尔夫球场一直往东,观音堂画廊街往北第一家“都美画廊”,就是赵庆伟的画廊。“都”这个多音字细细想来很有意思,既有“首都”的意思,也是“全部”的意思,可能在赵庆伟眼里,别人看不到的“全部”,就是他能看到的“美”。

从外面看上去有模有样的画廊,走进去不禁让人大跌眼镜。或许很少有人能把画廊开得如此“狼狈”:这是一个偌大而无平面的空间,堆积如山的手稿、老照片、老油画、版画和旧档案填满了上下两层楼,一人多高的几个普洱沱茶像卫兵一样守卫着楼梯。这时,进来的人可一定得小心,说不定移上两步,低头一看脚底下,正踩到了艾青的手稿,或者当年红墙摄影师的原版原印的领袖老照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赵庆伟的姐姐喜欢收藏邮票,他在替身在国外的姐姐买邮票的时候,发现了猴票的疯狂增长势头。“这个比当年在工厂上班赚钱赚得快多了。”他亲眼看到,当年倒卖邮票的小贩怎样在邮票上作假卖给老外,即便如此,那些相互嫁接起来的邮票,现在在那些的老外手里,依然不算买亏。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北京的各个文化单位相继拆迁。这个时候的赵庆伟已经是中关村IT圈内知名的商人,他发现了这些文化单位流出来的档案资料的价值,开始大规模购买。

几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搜遍了北京的所有文化单位,美术学院、博物馆、各大报社、出版社都是他的标的,他甚至还搬了臧克家的家。只要有手稿的文化单位搬迁,赵庆伟绝对是第一个接到电话的人,“他们知道我出价高,就都往我这送。”甚至有几回,他忘了付没付钱,就付两次钱。

这帮小贩乐不可支,“怎么会有人花这么多钱买这些没人要的‘破烂’?这不是傻吗?”于是,赵庆伟的名字甚至传到了小贩们在上海的同行耳朵里。一次,他从上海运回一集装箱拆迁石库门留下的老油画,其中就有一张是刘海粟的原作。

当年的那些小贩,现在再没一个往赵庆伟的画廊送东西,“那时候他们两百块钱收的东西,卖给我两千块,以为自己赚了不少,不成想到现在,一件就能卖两百多万。”

其实,赵庆伟的理论很简单,“最早瓷器收官窑,轻民窑。那时候我就觉得,只要是‘官窑’的东西,国家的东西,就肯定错不了,一定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果然,最近人民大会堂要建立一个建设纪念馆,赵庆伟捐赠了800张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全过程的照片,和图纸档案。接着,今天的媒体,也给了赵庆伟了这样一个定位,“他在抢救国家文献”。

一次,赵庆伟的朋友跟他说,“庆伟,要是当年你把买‘破烂’的钱,买那个时候最火的当代艺术家作品,可能现在你有十个亿都不成问题。”赵庆伟不爱听这话,“你怎么就知道,我的库房里没有十个亿?”

 

 

转战玉器市场有“钱”景

最近,赵庆伟的朋友想要找到他,不能去都美画廊,也不能去他过去常常驻足的高尔夫球场,要到大钟寺附近的一家收藏市场后面的一个“曲径通幽”处,才能找到他。埋伏在这个做玉的小作坊里,赵庆伟已经学了三个月的玉器雕刻。

几个月前,北京的玉石厂搬迁,赵庆伟买了20麻袋的玉料,“从古至今,从黎民百姓到帝王将相,都爱玉。”赵庆伟又看到了玉石的“钱”景。

学习玉雕前,赵庆伟仔细研究了一下玉器市场的现状,“一个雕工很好的玉雕艺术品,在市场上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其实玉料可能都超不过一千块钱。”他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除了让玉器师父雕自己的玉料,他自己也学着雕。

他照着自己的象牙手机链雕了一个惟妙惟肖的玉蝙蝠,隔壁的玉器师父过来跟旁人说,“雕到这个水平,没有几年的功夫下不来。”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赵庆伟学东西这么快?

赵庆伟把自己成功的秘诀归结为有点“笨”,“哪怕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你都认真做,时间长了,认真和专注就成了你的生命状态,想不做好都难。”

他把一些几年前在当代艺术里学到的抽象元素用在玉雕上,几笔雕成一条鱼,那些做传统玉雕的人见都没见过,“这个雕法是老东西的雕法吧?”

最近,赵庆伟用黑玉新穿了一串项链,他自己非常喜欢,所以一直佩戴在身上。这除了爱玉的因素之外,他觉得这串项链也像他最本质生活。其实,真正的幸福就是由那些一个个微小的幸福串起来的。他告诉自己收藏圈里的朋友,手上有大猫小猫不一定就能打赢牌,有的时候,三个三、四个五,还有一大串“儿童团”的顺子,反倒能打得赢。

赵庆伟把自己的人生定义为“淘气”,从小时候收藏烟盒到长大了收“破烂”,别人越认为不靠谱的事儿,他就越想搞出点名堂,让他们瞧瞧。或者在他“淘气”的背后,会有一个缜密的逻辑和价值体系,仔细的人会看到,他在第一场翰海的“小雅观心”图录的序言中,写了这样一句话,“鸿毛者,易随风飞扬,倘若积得多时,或可成衣为人暖身。”

时间退回到2010年2月1日,这是微博初火的时段,赵庆伟那时也“淘着气”发出了第一条微博,它们如今还挂在两年多没有主人问津的页面,上面写着,“我来了,不代表会发生什么事;但不发生什么事,我来干吗?”

 

 

对话赵庆伟

《小康•财智》:您做收藏的想法跟很多藏家不同,而且这样做收藏的人很少,资金困难的时候会不会就失去信心了?

赵庆伟:从开始收藏到2010年,十多年的时间我几乎都是在买,很少卖。这个除了我主观不想卖的因素以外,有的时候,买家来到我这,他们也看不上。除了翰海,其实以前也有拍卖公司找到我,但是看了看就走了。我资金最少的那几年也挺困难的,家人也不理解,我就把以前的邮票拿出来救急,邮票这东西到现在也好用,变现快,解决了我很大的困难。但是我对我收的东西从没失去过信心,我相信我收的这些东西有价值,只是需要一个适当的市场时机,才能显示出来。

《小康•财智》:您收了很多门类的藏品,像老油画、老照片、雕塑、版画、手稿、插画、连环画等等,这些您都准备卖掉还是像老照片和版画一样,捐了建博物馆?

赵庆伟:都行。因为现在这些东西太多了,我根本整理不过来。像老照片我捐出去了一大部分,在怀柔建了一个老照片博物馆。版画我也捐出去了一大部分建了一个版画博物馆。如果这些东西被更有钱的人买走,那当然也好,出高价买它们的人,一定比我对它们更好。

《小康•财智》:涉足玉器领域,是也有“收购原始股”的想法吗?

赵庆伟:其实现在还真没有这个想法,我就是越研究越喜欢玉这个东西。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现在这个领域的巨大市场和利润。比如我现在自己也雕玉,我就发现除了技术,再花一百多块钱买个机器就没有成本了,而且学玉雕也是一门乐趣,“微小幸福”之一嘛。所以,我就觉得这个领域有意思。

 
   
 

赵庆伟的收藏观(图片来源:上海证券报) 赵庆伟的收藏观(图片来源:上海证券报)  

《小康•财智》:您觉得您的藏品什么时候能卖掉?

赵庆伟:这个不是我能决定的,我的所有的藏品都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市场说它行,它才行。我记得以前我自己困难的时候,就想找到我放邮票箱子的那个钥匙,可怎么找都找不到。过了两个星期,钥匙自己跑出来了,但这个时候的邮票,已经涨到了找钥匙时候的三倍。所以有的时候,我觉得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我自己的藏品,我喜欢研究,也就是“玩”,玩没意思了,就卖了。如果还有可研究的,我就留着。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