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有20多万幅古地图的香港知名收藏家谭兆璋19日晚在此间举办讲座,以明晰的历史资料证实:钓鱼岛自古以来属于中国。
谭兆璋指出,因为钓鱼岛靠近台湾,台湾一带的民众习惯用闽南语,当时的外国传教士从台湾一带的渔民那里获得钓鱼岛的相关资讯,因此就自然而然地使用闽南语译音来标注这些地图。
在他的收藏里,有87张古地图明确标出了钓鱼岛,并都是采用闽南话发音。这些古地图有的是明清两代中国地图,有的是同时期英法等国航海图,甚至还有日本人自己绘制的地图。地图往往同时印有彭佳屿、花瓶屿、黄尾屿、赤尾屿等钓鱼岛的附属岛屿。
谭兆璋特别点出一幅由法国传教士绘制、1750年巴黎出版的《中山传信录》所载的“琉球诸岛图”,以及一幅清朝光绪年间日本人绘制的“东亚地图”,使用的均为闽南话发音“钓鱼岛”标示。
他还以18世纪末英法航海家绘制的地图举证,从台湾基隆到琉球那霸港的航线在那时十分兴旺,钓鱼岛作为船只停靠休整的中途站,成为地图上重要的标志岛。中国渔民甚至还将岛上一座用于歇脚和修补渔网的小山命名为“望家山”。
“这些都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钓鱼岛。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享有命名权和使用权,是连欧洲人甚至日本人自己都认同的铁的事实!”这位潜心钻研古地图30余年的六旬老人坚定地说。
谭兆璋说,日本政府坚称钓鱼岛列屿由琉球人古贺辰四郎私人发现并开发,这完全是荒谬的说法。“日本人说的最早到达钓鱼岛的时间是1884年,而中国官方早在1372年就派出测风士杨载,在钓鱼岛上竖起‘钓鱼屿’石碑,这是可以用地图和文字记载来证实的。”
现任香港马可孛罗地图馆馆长、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高级顾问、中国地图出版社顾问和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的谭兆璋,坦言自己对古地图收藏的兴趣其实就源自“保钓”。
从事古地图收藏至今,谭兆璋多次在港澳举办宣誓钓鱼岛主权的古地图展览。日本“购岛”闹剧发生后,他再次拿出珍藏的历史“铁证”,到广州、北京等城市进行专题展示。“我希望能做点实际的事情,来为保卫中国领土贡献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