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漳平市新桥镇农民画家多,为内地唯一乡镇级“画乡”
在新桥镇,无论男女老少,都爱作画
东南网-海峡导报10月1日讯(记者吴鹏波见习记者李贵荣文/图)龙岩漳平市北部有个古镇,名字叫新桥镇,是中国著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这里的村民,扛起锄头是农民,提起画笔是画家。他们的画作,耕田、牛群、农家小院,充满着乡村气息、散发着泥土芬芳,自成特色,别具一格。作品不仅被福建省美术展览馆作为“非遗”馆藏资料,而且走出国门,在英国、美国、丹麦和菲律宾等国家展览。
一名代课教师20多年坚守农民画
昨天,在漳平市新桥镇,农民画家卢国庆正在给孩子们上课,讲述农民画的精髓。作为一个曾经的代课美术教师,他对农民画20多年的坚守,让人肃然起敬。
卢国庆,典型的农家子弟,八岁开始拜师学画。在他印象里,新桥镇的农民,都喜欢画画、写字。
卢国庆小时候,上山放牛都会带上纸笔,大自然的山川河流、绿树草地、奇峰怪石,都是他练习画画的好素材,有时在家,他随手捡起一张废旧报纸,也画得不亦乐乎。中学毕业后,卢国庆在村里做起了代课美术教师,一直从事农民画的创作。从他的第一幅农民画作品《舞龙》开始,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创作了2000多幅农民画,真正成为了农民画的“大家”。
前不久,卢国庆的农民画《正月正》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12年全国农民画展”优秀奖(最高奖),其妻陈桂玲创作的农民画作品《高速路过家门口》也入选参展。
一个古老传统宋元时期就盛行农民画
农民画农民生活,爱怎么画就怎么画。
漳平农民绘画之风由来已久,早在我国宋、元时期,和睦里(现新桥镇)就盛行农民绘画。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漳平农民绘画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至今每年春节前后,新桥镇当地很多村庄,还会举办迎春书画展。正月舞龙、农民插秧等生活场景,在农民笔下,栩栩如生。
卢国庆说,漳平农民画立足乡土,吸收当地民间绘画的艺术精髓,采用勾线平涂等手法进行绘画,取材全部来源于农村生活中一些喜庆、积极向上的元素。近些年来,随着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农民画创作更加活跃,大家更注重对民间艺术的挖掘。如今,漳平本地的民风、民俗成为农民画创作的源泉。
一个在校学生为农民画找到“魂魄”
新桥镇农民画能取得如今的成绩,一个叫梁明的人功不可没。在漳平,会画农民画的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师”。
梁明,1962年生于龙岩,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现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龙岩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艺术馆馆长。“是梁老师的关注和助推,农民画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魂魄’。”漳平农民画院院长吴玉环说。
1980年代,梁明还在上大学,在新桥镇发现一批农民在茶余饭后喜欢画画,非常感兴趣,但在走访中,他发现农民画作者过于随心所欲,没有自己的风格,便利用假期和所学知识,当起了义务老师,教“土画家”们民间艺术的创作方法。
在他的带动下,一支近400名的“白天扛大锄晚上拿画笔”的“农民军”,成了当地的一道景观。1989年,新桥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成为内地迄今为止唯一的乡镇级的“画乡”。在随后的几年里,漳平新桥的农民画在全国、省等级别的比赛中,屡屡获奖。“当时‘漳平选送必获奖,获奖必有漳平’,农民画作品这一‘漳平现象’,成为业内人士的口头禅。”吴玉环说。
一项扶持政策政府给农民画“拨乱反正”
为了保护好农民画这个“品牌”,漳平市文化部门拟定了以“精品+产业”的农民画发展方向,制定出台《漳平新桥农民画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先是成立农民画院,每个季度免费培训一次,每年举办2到4期培训班,举行一次农民画大赛,组织创作者外出学习。接着,投入200多万元建设闽西南文化城,作为农民画销售基地,并在上海、厦门、福州、龙岩等地及本市的各景区、宾馆等设立农民画销售点30多个。
如今,漳平市新桥农民画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不少农民画家因此走上了致富道路。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漳平市新桥农民,共创作了各种题材的农民画作4000多件,其中100多幅作品被福建美术展览馆作为“非遗”馆藏资料,还有125幅作品被送到英国、美国、丹麦和菲律宾等国家展览。
作者:吴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