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又有眼福了。继过云楼藏书预展后,又一批“传奇古籍”亮相。昨天,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各自收藏的“玄览堂珍籍”在南京图书馆首次合璧展出,这是玄览堂丛书分散70多年后的首次聚首,一共展出53部珍贵古籍、信札、相关实物等等。这个展览,明年将在台湾展出。这些珍贵的古籍,向观众讲述了那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现代快报记者胡玉梅文 【聚会】 “分居”两岸三馆,70年后首相聚 这次展出的古籍、信札、复制件占据了好多书柜,把南图负一楼的学术报告厅几乎绕了一圈。这次展出的作品有“中枢以玄览”古字画复印件,有信札往来,有各个版本的“玄览堂珍籍”。据介绍,这次展览一共有国家图书馆的11种珍贵古籍,南京图书馆的20种珍贵古籍,台湾汉学研究中心23种珍贵古籍的复印件。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说,这是玄览堂珍贵的典籍分散在北京、南京、台湾三地后,第一次合璧,也是第一次实现两岸三馆的合璧展,意义非凡。而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主任曾淑贤也表示,之前,这些书分散在三个馆,对于研究来说非常不方便,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家可以看到当时的“玄览堂丛书”究竟是怎么回事。她介绍说,本次展览明年将移师台湾进行展出。 【故事】 《蹴鞠谱》,见证足球起源于中国 这次展览展出了《蹴鞠谱不分卷》,介绍了蹴鞠的由来、规则等等。蹴鞠的规则,和现代踢足球有些不同,对抗双方叫“左军”“右军”,但也有相同的:那就是大家都要把球踢进球门。南京图书馆国学研究所所长徐忆农说,南图的《蹴鞠谱》见证了足球起源于中国。 《使琉球录》,见证钓鱼岛是中国的 “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然顺流而下,过平嘉山,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一整夜兼三日之程夷……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这一段话出自《使琉球录》。这本书也正在展出,是明朝陈侃出使琉球时的记录,也是一个官方文书,这个官方文书描述了自己到琉球的过程。徐忆农说,从这个古籍上可以看出来,钓鱼屿不属于琉球(今日本冲绳),有两个证据:首先,这个岛屿是中国首先命名的,叫钓鱼屿;其次,明代古籍上就明确说了,钓鱼屿不在日本境内,不属于日本,古米山才是日本境内的。 【价值】 质量非常高 那么玄览堂是怎么回事呢?张志清介绍,从1940年到1941年,郑振铎、张元济、张寿镛等爱国学者在上海成立了“文献保存同志会”,搜购书肆私家旧籍。“当时‘文献保存同志会’就是怕国家重要文献流落海外,收集、抢救国家珍贵典籍,经费一部分来自文人志士,一部分来自原国立中央图书馆。搜购的旧籍不下10万册。其中有4800多部4.8万册的善本古籍,这些善本古籍中有宋明时期的,还有3000多种明代刻本和手抄本。质量和数量都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