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的核心,我国画廊业目前面临自身发育不良、市场竞争者强势排挤、经济环境制约等困境,呈现被艺术品市场“边缘化”的现象。
日前召开的中国画廊业集群新模式探索(西安)高峰论坛透露出的信息表明,当前政府部门、画廊从业者和学界人士都在积极探索画廊业发展的新模式,“要素聚集”战略正在推动画廊业“脱困”。
发育不良画廊业职能被扭曲
所谓画廊,是指展览和销售美术作品的场所,或展卖美术作品的商业企业。画廊的经营模式是实行艺术家代理制,注重对市场的营销策划和对艺术家的包装和推介,从艺术家作品中收取代理费用。画廊的核心角色是艺术品交易中介,其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培养艺术家,对其进行经济上的支持,鼓励其进行创作、加强其艺术修养,促使其作品受到专业收藏家的追捧以及博物馆的收藏。
2006年以来,我国专业性画廊稳步增长,目前数量已达到相当规模。根据2012年6月文化部文化市场司主编、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公布、出版的《2011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画廊行业规模进一步放大,画廊总数量达到1649家,同比增长9%,主要分布于大中型城市。北京、上海是我国画廊业的主要聚集区,北京地区的画廊有721家,上海地区有256家。
规模之外,我国画廊业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本次论坛上,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西沐公布了一组数据: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为3600亿元,其中画廊业(包括网上画廊)市场成交额为100亿元左右,只占市场总额的不足3%。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的核心,中国画廊业似乎正在被这个市场“边缘化”。
自身发育不良,代理制严重缺失,是我国画廊业面临的首要困境。首先表现为专业化水平低,许多画廊经营者并不具备深厚的艺术及鉴赏专业知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优秀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发掘和营销。其次表现在鉴定、保真、评估等支撑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无序,许多艺术品收藏价值与价格相差甚远,与支撑体系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另外,艺术家代理制本应是专业性画廊的运营规则,但在我国画廊业中尚未成气候,多数画廊没有发挥应有的艺术品价值发现职能,而成为买画卖画甚至兼营工艺品、复制品的“画贩子”。
市场竞争者排挤,交易体系扭曲,是我国画廊业面临的第二大困境。画廊业占据的“一级市场”,在中国正遭遇着“二级市场”―――拍卖行和私下交易的侵蚀。据西沐分析,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拍卖成交额为1000亿元,是画廊成交额的10倍左右,拍卖行威胁到画廊业的市场地位。
私下交易的猖獗让画廊业“雪上加霜”。西沐指出,据不完全统计,私下交易的成交额大约占到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的60%-70%。他认为,礼品市场和私下交易的大规模存在,影响的已不仅仅是画廊业的市场空间,而是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价值规律的建立及定价机制的形成。
此外,近年来国际资本的入驻也给我国本土画廊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2008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波及国内经济形势,艺术品市场作为市场体系的一部分也受到严重冲击。
多重制约画廊业只能绕道而行?
专家认为,拍卖本身的优势和税收政策的制约,是阻碍艺术品一级市场交易的重要因素。若要艺术品市场生态正常化,画廊业必须破除阻碍,或者绕道而行。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马健提出,画廊也可以像拍卖行一样通过竞价的方式进行交易。具体操作办法是,先由画廊协会组建非盈利性质的拍卖公司,画廊则以拍卖公司委托人的身份参与市场交易。采取竞价方式交易有三大好处:一是充分发挥了拍卖所具有的发现价格的经济功能,从而更好地为艺术品定价;二是画廊以拍卖公司委托人的身份参与市场,合法、合情、合理地避开了画廊业的高税负;三是由画廊协会具体运营的拍卖公司全程参与交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和监督功能。
业内人士希望政府对画廊业市场给予更多的扶持。2011年底,国务院《关于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下调艺术品进口关税。文化部出台的《关于加强艺术品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积极培育画廊行业,积极推动画廊发展的政策环境,并首次明确指出,要推动艺术品行业协会建设。对于长期艰难前行时下又遭遇经济增速放缓的艺术品一级市场来说,这两项政府扶持政策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业内人士认为,关税下调虽说是利好消息,但对于大多数仍依赖本土发展的中国画廊来说,17%的增值税才是让画廊不堪重负的重要因素。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艺术品行业,尤其是画廊业的特殊税收政策。
要素聚集画廊业寻求可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画廊从业者和学界人士都在积极探索我国画廊业发展的新模式,以求在现有市场土壤和外部环境下取得突破性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论坛上,西沐提出,“要素聚集”正在成为我国画廊业市场发展战略方向,画廊业的要素聚集正在努力实现五大目标:
一是物理空间的聚集。也就是规模效应、“抱团发展”,将实体画廊在物理空间上进行聚集,形成规模巨大的画廊区,比如北京的“798艺术区”、西安市民乐园文化街。
二是支撑体系的平台化服务。空间上的集聚,如果不建立有形的共同组织,只会是一盘散沙,正在逐步成立的画廊协会将解决这一难题。
三是保障体系的集中覆盖。相关政策、法规、管理办法等保障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加强画廊业的监督管理,政府部门的“有形之手”能有效地扼制无序混乱的画廊业市场。
四是行业管理和自律的强效落实。行业协会承担行业管理的职能,如市场准入和退出、虚假交易惩处等机制的建立和执行。
五是形象和品牌建设的形成。达明・赫斯特与白立方画廊,张晓刚与汉雅轩、佩斯画廊,就是画廊成就艺术家,艺术家成为画廊“金字招牌”的案例。为此,各地正在大力推动画廊实行艺术家代理制,发掘和培养艺术家资源,依托名家名品,打造知名品牌。
■相关链接
文化部官员:三方面措施支持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记者冯源杭州报道
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近日表示,文化部将采取扶持发展艺术品一级市场、整顿规范艺术品拍卖活动和建立艺术品市场法规体系等三方面的措施,支持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在10月16日上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杭州)艺术品收藏与鉴赏高峰论坛大会上,庹祖海说,为了扶持发展艺术品一级市场,今年文化部开展了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工作,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的7260家画廊已经备案在册。接下来,文化部还将联合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开展艺术名家与画廊的双向进入活动,并研究制定画廊业服务标准,调研画廊业反映强烈的税收问题,并积极推动成立全国画廊业协会。
艺术品拍卖市场现在在艺术品市场独占鳌头,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规范的问题。庹祖海表示,全国十部门今年开展了文物及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清理整顿工作,着重针对“知假拍假”、“虚高评估”、“虚假鉴定”等重点问题展开,同时也在研究对这些重点问题进行整顿规范的长效机制。
而要建立长效机制,就需要弥补法制缺位。庹祖海表示,文化部已经开展了起草《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的工作,并本着“开门立法”的态度,多次开展调研,计划搭建以艺术品经纪资质为核心的法规框架。对于鉴定评估这一重点领域,文化部也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专题研究,为艺术品立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