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艺术家的仆人”,这是顶级画廊主、艺术赞助人兼收藏家利奥·卡斯蒂里(LeoCastelli)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激发了雷晚萤(大家都叫她晚晚)希望能够为她欣赏的艺术家服务,与他们共同奋斗的职业理想。ARTINFO与她相约在位于三里屯的一家餐厅,与晚晚一起聊聊她眼中的艺术以及她想做的事。
也许很多人会对晚晚专业的这一面感到不熟悉,因为提到晚晚这个名字,很多热衷于豆瓣或者微博的人都会有印象,大部分喜欢和关注她的人第一反应是那个甜美笑容里带着些许骄傲的女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她快乐地经营生活,但却羞涩于严肃地聊艺术,可一旦牵扯到这个话题,她的字里行间中却都流露出了掩饰不住的兴奋。只有真正了解的她的人才会理解到她流露的这点点兴奋的背后,饱含着多少她对自身专业的爱和热情。她尽量减少在公共场合对各类艺术侃侃而谈,并不是要有意回避,而是她一直告诫着自己:专业程度一定要高过审美热情,在自身正在积累资历的年纪一定要多做少说。而后,当我们聊到她自己偏好的艺术家以及各类展览时,兴高采烈,眉飞色舞的她才流露出了几许孩子气。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和艺术管理专业的晚晚,毕业后来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艺术管理专业硕士。她17岁时就曾在画廊实习,踏进的第一家画廊是北京最早的外资画廊之一,来自德国的“空白空间”画廊。在经历这最初的历练时,她说她什么都尝试做,从接电话到搬运画册等各类简单琐碎的工作。一直发展到在纽约DavidZwirner画廊实习时,晚晚开始接触和管理艺术家档案资料,并参与国际市场的推广及面对各大藏家的工作。画廊为她安排的工作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实习生的工作量和范围。近期在协助一家名为1301PE的美国画廊到香港艺博会参展的经历,可能成为她职业生涯的又一个新起点。在与各类画廊与收藏家越来越多的接触过程中,晚晚渐渐觉得策展人兼艺术顾问这个身份正在慢慢与她希望服务于艺术家的理想不谋而合。
“做艺术家的仆人”这句看似自嘲的话,真正能负责任的做好,晚晚知道其实是不容易的。此话的原作者利奥·卡斯蒂里,这位慧眼独具的纽约77街画廊主人在1957年波普艺术尚未崛起之时,就已经对这个新生势力加以重视,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他的画廊所代理的艺术家几乎构成了一部美国当代艺术发展史。是他第一个将自己喻为“艺术家的仆人”,并做了很多具体的事,使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上。他从心底认为把艺术家们都照顾好是他的使命。晚晚在对这位传奇的前辈仰慕之余,更是把其精髓牢记在心。她由此还想起了另外几位策展人/画廊主,包括JermayneMacAgy、BettyParsons和WalterHopps。通过晚晚对这些前辈的讲述,我们由此联想到了她此刻正在做的事情。经过将近一年的筹备,“WANWANLEIPROJECTS”终于成立了。曾于近几年中,她尝试着在互联网上做过两个实验项目,分别是WANWANSHOWROOM和PROJECTS,这也就是WANWANLEIPROJECTS的前身。现在她希望能够借鉴香港M+美术馆目前的做法,呈现移动式展览,并不局限于固定的地点,展览场所可以是任何一个我们尚未知的空间。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理,文化条件,及艺术家的具体要求来决定。当然,她希望以最好的方式并通过展览的形式,推广和介绍国际年轻艺术家,以新鲜的视角呈现作品才是这个项目的重心。
WANWANLEIPROJECTS的首展租用了位于纽约SOHO的一个艺术展出空间,为她欣赏已久的一位年轻艺术家杨伯都举办个展。当谈到这位画家挚友时,晚晚说,她们由画相识,相处至今,这个首展是她们给彼此的一个最好的对视,是互相选择作为合作伙伴的一个肯定。“杨伯都的作品里有我很看重的一种精神,那就是纯粹。”继而晚晚解释了纯粹这个词对她的意义:“艺术是最没办法撒谎的,几乎完全暴露内心,艺术家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像作家用文字,乐手用音乐。”在晚晚所热爱视觉艺术中,无论是从古典的LucasCranach,Boesch,还是到极简主义的AgnesMartin,FredSandback,虽然这些艺术家跨越了时空,但给她的实际感受却是相似的。作品就是最好的呈现,观看胜过语言的理解。
采访间,晚晚多次提到,毕业后进入工作至今,愈发感觉需要学习的方面还有很多。包括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完善、工作经验的丰富和提高、艺术鉴赏的敏锐和判断,都还需要更多的老师及前辈们给予教诲和指点,使自己喜欢并选择的事业得以更好地发展。在这整整两小时的谈话中,我见识到了一个与我印象中截然不同的晚晚。她对自己专业的尊重与专注令我动容。矫情点说,这年头能够如此认真地去做一件事的人弥足珍贵。我们祝福晚晚能够顺利实现她梦寐以求的理想,祝愿晚晚快乐地做好“艺术家的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