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敦煌77件文物首次亮相三坊七巷(组图)

敦煌77件文物首次亮相三坊七巷(组图)

2012-11-02 08:51 文章来源:东南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北朝《妙法莲华经卷序品第一》北朝《妙法莲华经卷序品第一》

东南网11月1日讯(本网记者陈薪宇)今日上午,由福建省文物局、酒泉市文物管理局共同主办的敦煌历史文物展在福州三坊七巷福建民俗博物馆(二梅书屋)正式开幕。据悉,此次展示的77件敦煌珍稀文物均是首次离开敦煌博物馆在国内其他地区展示。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市民不妨前去近距离观赏这些见证陆上丝绸之路往来盛况的文物,全方位感受敦煌的独特魅力。

 

 

长着一张“胡人脸”的大型镇墓兽,吸引了不少人围观长着一张“胡人脸”的大型镇墓兽,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77件陆上丝绸之路精品首次赴外省展示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汉唐以来,敦煌一直是陆路丝绸之路上中原通西域的咽喉要地与军事重镇,见证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盛况,被誉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

据敦煌博物馆考古部主任杨俊介绍,本次展出的77件文物是敦煌文化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馆藏精品。展览共分八个展区,从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延续到清,展品涵盖了兵器、经卷、简牍、丝绢、镇墓兽、佛像和生活器具等。

“福州和敦煌分别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选择在福州展出敦煌文物,让海陆丝绸之路文化作个交流和结合,是很有意义的。这次是自1980年赴外国展示后,敦煌历史文物首次出馆在国内其他省市展出,是难得能看到藏经洞经书等文物真品的机会。希望通过展览,让福建广大群众对敦煌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杨俊说道。

 

 

唐代牵驼俑唐代牵驼俑

四件莫高窟敦煌遗书真品亮相

谈起敦煌,世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敦煌莫高窟瑰丽的壁画和敦煌遗书。据介绍,自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意外被发现,随后招来大量外国文物劫掠者,以至于如今遗存在中国的经卷等文物仅剩三分之一。

此次在福州展出的经文就有4件是出土自敦煌藏经洞,每一件均是珍品。年代最早的是北朝《妙法莲华经卷序品第一》,经文被当时的抄经人以小楷工整地誊在黄麻纸上,笔墨历经千余年仍漆黑如新。

 

 

此外,还有两件唐代古藏文佛经也亮相展览。杨俊介绍说,古藏文和现今的藏文已有很大变化,这两份古藏文佛经目前仅少数年事较高的喇嘛尚能读懂,但通过这些经文可以一窥当时敦煌的佛教文化。

杨俊还提到,此次展出的西汉出土的麻纸颇为珍贵,显示了在东汉蔡伦造纸术发明前100多年我国就已使用纸张。同时,此次展出的汉简和用于军事的“过所符”也很具有代表性。这些竹简大部分出土于长城烽燧周围,作为当时边塞前沿阵地的敦煌书信往来十分频繁,它们真实地记载了各都尉、鄣、亭燧的各种情况。

文物体现中西交融见证丝绸之路盛况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其文物体现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汇融合。这一特色在此次展览中的人物陶俑、画像砖和镇墓兽等文物中尤为明显。

特别值得一看的是本次展出的一尊大型镇墓兽,其造型为人脸兽身,人物突出的眼珠、高大朝天的鼻子以及厚厚的嘴唇,活脱脱是一张“胡人脸”。另一尊汉人牵驼俑也颇有意思,其人俑双手前握,手牵骆驼,身着的却是胡人服饰,这正是丝绸之路东西交流融合的产物。

作为丝绸之路的交易重镇,敦煌也保存下不少丝绢绫罗。本次赴榕展出的汉代染色绢,历经千年颜色仍鲜艳不退。展出的文物中还有东西方商人交易遗留下的波斯银币(魏晋)和贵霜国铜币,显示出当时东西方往来的盛况。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