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柴静。
有人说,柴静是央视最优秀的主持人之一,但也是央视最穷的主持人,因为她至今没在北京买房,这十多年一直住在原来租的房子里。这番替柴静担忧的论调前提,实际上是试图把世俗认可的成功论强加于人———既然柴静那么优秀,就不应该穷,而判断她穷的标签,就是无房无车。这是当下最典型且最流行的房车成功论。
坦率说,“房车成功论”确实是个经不起推敲却又能奇怪地流行于当下的价值观,被多数人清醒而又盲目地追逐着,所谓“清醒”是知其基本不正确,“盲目”却代表着个人选择在群体意志前的式微。群体意志的大行其道不断地绑架个体自由,反使得普通且正常的需求成为另类。就像它又试图对“另类”柴静进行道德绑架:你甘于贫困是否基于品德高尚……柴静想了很久才回答:“我很怕这沦为一个符号化的东西。其实我并不高尚,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财富,并不能给我带来安全感。”以发问为生的柴静显然很明白这种提问的用意,所以回答很巧妙地避开了这种群体意志的拉拢:我只是普通人,我选择自己认为幸福的方式,只是这个方式和你们认同的价值观不同而已。
对个性的干扰甚至可以从启蒙教育开始。听老师话、考高分、上大学……学校把业已根深蒂固的群体意志通过教育移植到每个与众不同的孩子身上。个性,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好不容易读完书,择业时群体意志又跳出来作祟。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全国共有136万余人参与角逐,但趋之若鹜者却多是冲着公务员的“好福利和稳定性”,真正喜好公务工作者并不多。“公务员好”,这又是一个群体观念战胜个人选择的集体标签。
找到了工作的中国人除了立业之外,还需以成家来标识自己的成长。但这个成家又将不可避免地再次受到群体观念的左右。中国单身男女多达1.8亿,但男女择偶观却继续受到房车成功论的影响,以至于4成农村大学生认为自己不配谈恋爱,月入4000元以下不配谈恋爱等谬论亦层出不穷,再加上“父母逼婚”等因素,很多人在婚姻中丧失自我。
还好,柴静们的坚持正在呈增长趋势。最新调查显示,80后、90后等新一代中,51.5%的人认为理想职位不在高低,合适最重要,46.9%的人认为升职会加大工作压力,愿意为生活而放弃升职。不喜欢抹杀个性的工作环境,敢对潜规则说不,向升职说NO,年轻一代开始恢复父辈们一度迷失的独立思考,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正在回归。柴静们对自己的坚持是个人问题,但对柴静们的个性选择加以尊重却是社会问题,请千万不要再以“集体”的名义去打扰他们的普通人生活。
(曾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