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市民手中九成珍藏为赝品(图)

市民手中九成珍藏为赝品(图)

2012-11-22 08:17 文章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市民手中九成“珍藏”为赝品专家:收藏者缺乏基本入门知识市民手中九成“珍藏”为赝品专家:收藏者缺乏基本入门知识

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鉴宝会上,近400名市民携带着家中的“宝贝”请专家“去伪存真”(见图)。虽然现场也鉴定出清代海南黄花梨笔筒、清代紫檀镶螺钿案桌等文物,但不少市民收藏的“珍品”并非真品。记者了解到,这样的鉴宝会已经举办过三届,超过3000件物品中,真品数量不足十分之一。

 

 

清代笔筒估价20万

上午不到9点钟,珍品馆五层会议厅门口已经排满了领号的市民。家住通州的刘先生早上5点钟就带着家中的一件海南黄花梨笔筒从家出发。他说,鉴宝会这次请的专家“牌儿”够大。“以前让人家看过,应该是真的,估价大概六七万。想再请专家看看。”

与各色“宝贝”相比,这件笔筒颜色暗红,上面没有任何雕刻的花纹图案,显得十分“低调”。但故宫博物院文博正研究员、首席鉴定专家张广文看到后,高兴而肯定地说:“这是清代的,海南黄花梨,是好东西!”

专家此言一出,这件笔筒顿时成了全场焦点。珍品馆馆长陈四光告诉记者,“这件笔筒估价大概要20万左右。”笔筒的主人刘先生显得十分高兴,面对笔筒20万的“身价”,刘先生说,自己并不打算出手,“家里传下来的,没打算拿它赚钱。”

藏者盲目缺入门知识

鉴宝会上的三名专家中,最“忙”的当数瓷器鉴定专家刘兰华。近400件物品中,瓷器就有175件。但这样的“热度”却让刘兰华深深担忧:“很多收藏者很盲目,对瓷器的知识了解得太少了。”

记者注意到,虽然刘兰华手边准备了放大镜等不少鉴定工具,但很多瓷器一上手,刘兰华就判断出是仿品。刘兰华说,有的赝品甚至都不用专业人员鉴定,只要去故宫博物院认真看一次,自己都能看出究竟“假”在哪儿。

 

 

刘兰华说,收藏应该是从内心喜爱出发,很多收藏者缺乏平和心态。“上午看了几个作品,藏家开始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大盒套小盒地包装,但我一告诉他这是现代的作品,明显能感觉到他的失望。再把东西收起来的时候也不像开始那样小心了,甚至都磕碰出了声音。”

市场混乱须监督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馆长陈四光告诉记者,鉴宝会连续举办了三年,请专家鉴定的“宝物”不下3000件,令人高兴的是鉴定出一级文物30多件,但令人担忧的是真品不足十分之一。

每年的鉴宝会陈四光都在现场,听到专家对收藏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现代仿品”、“这是做旧的”。“很多人根本不理解艺术品其中蕴含的文化,纯粹追求的是经济利益。可成千上万的钱投进去,却又缺乏基本的知识。”

陈四光说,如今的文物收藏市场出现了本末倒置,从而催生了大批的所谓“鉴定机构”,“其实就是给钱就说是真的,不给钱就说是假的,一片混乱。”甚至很多拍卖会上的拍品都是“高级”的赝品。

陈四光建议,应该加大对文物拍卖、鉴定机构的监管,例如拍卖公司拍赝品要受罚,艺术品、文物购买要建立第三方担保。对于喜爱收藏的市民,一定要从文化入手,多了解文物知识,提高鉴赏的水平。

晨报记者王萍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供图

(原标题:市民手中九成“珍藏”为赝品)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