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资料
王宁
到目前为止,内地2012年艺术品秋季拍卖已经过半,但受到今年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源自上半年的“查税风波”,都使得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在本轮秋拍中的整体表现差强人意,加之北京保利和中国嘉德部分拍品转战香港,也让今年的秋拍显得激烈有余而精彩不足。
部分拍品的转移和海外回流作品的减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地拍卖市场的精彩程度,但却不能将其看成整个秋拍不景气的决定因素。在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看来,“在整个市场回调的今天,已经少有资金再来继续支撑艺术品的高价位成交,而这种资本的保守或者是对艺术品市场的观望,也直接导致了当前秋拍市场中‘亿元拍品’的消失。”
“亿元时代”从出现到没落
2010年,伦敦远郊一处名不见经传的拍卖会上,一件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转心瓶被一位神秘的中国商人最终以5160万英镑(约合5.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买走,此价格也创造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世界记录,而由于最终该拍品并未完成付款,且拍品饱受争议,甚至有英国媒体仅将其看作是中国人高涨的“瓷器爱国主义”行为,并未引发足够的关于国内艺术品进入“亿元时代”的讨论。但就在同年于国内举行的2010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中,备受关注的书圣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又拍出了3.08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此时,关于“亿元时代”在国内的讨论也就愈发多了起来。为此,在收藏圈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书画收藏委员会常务主任张忠义说道,“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已经进入了‘亿元时代’。”同时,在他看来这些藏品拍出上亿元的价格并不稀奇,“这说明大部分文物艺术品的投资价值已经高出其收藏价值,成为了一种高回报的新型投资行为。”
2010年被看做是国内艺术品市场进入“亿元时代”的年份,在这一年中,艺术品拍卖以亿元以上的价格成交已经不是多么令人惊讶的事情,仅2010年一年,在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完成交易的亿元拍品就有10余件之多,而这一数字到了2011年继续增加,这样的成绩也比之2009年仅有一件亿元级拍品的状况可谓天差地别。就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实际迈入“亿元时代”之后不久,在2011年,一个新的名词又出现在国内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当中,那就是“金融时代”。从“亿元时代”到“金融时代”的跨步,国内艺术品市场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如此华丽的转身,而推动两者完成变身的正是此前以汹涌之势进入艺术市场的艺术基金。
据报道,自2004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年回报率为26%,文物、古玩每年升值率为20%,已经超过风险系数较高的股票和房地产,这无形中也为因房地产、股票市场陷入低迷之后的金融资本开辟了一条新的投资途径。
以金融资本助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是很多已经实现艺术品金融化运作的国家所给出的未来市场模式,但当国内艺术品市场尚处起步阶段也并未完全形成自我经营规范情况下,部分以投资为目的的金融资本盲目的进入艺术品交易领域,以风卷残云之势席卷了国内大大小小的拍卖行,在雄厚资本的基础上,强行将仍旧处于波动期的艺术品拉升至连一线藏家都无法染指的地步,从而出现了所谓的“亿元时代”。
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祸之间的相互转移也在今天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中有了新的体现。原本寄希望于艺术品市场的高额回报来抵消由于股票、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所造成的压力,并以此作为新的投资目标,未承想艺术品交易市场在面对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时的承受能力却是如此之低,再加之艺术品市场在今年遭遇整体的市场调整,持续的低迷状态势必会逼迫抱着投资获利为目的的金融资本打道回府,而原本轰轰烈烈的天价成交自然就会在资本退出之后变得偃旗息鼓。“亿元时代”的盛名之下却没有亿元拍品出现,“金融时代”旗帜刚起即遭遇资本退出,如此的状况之下,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也只能用尴尬之极来形容了。
泡沫挤了又挤,何时才是个头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本次的秋拍成绩不理想是在预料之中,毕竟处于整体市场的大调整之中,难有拍品过亿成交也实属正常,且目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中,泡沫性增长和交易依旧存在,而本轮的调整也是对于此类泡沫的再次挤压。
挤泡沫似乎已经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成交不足的一个很好的说辞,从中国当代艺术异军突起的2005——2007年开始,关于国内艺术品市场中存在严重性泡沫交易的言论就不时出现,而在遭遇了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艺术品的理性收藏观念在藏家和拍卖公司之间被不断的重复,而就在金融危机过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国内艺术品市场再次掀起热潮,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等新模式一拥而入,并打着各自亮丽的旗号,以一种抢占山头的气势划分着国内艺术品市场这块大蛋糕,这也使得国内出现了新一轮对艺术品的盲目性投资。
受投资心理的影响,理智收藏与理性收藏也就只能成为那些真正的艺术品藏家的信条。但对于投资者而言,收藏不是目的,盈利才是王道。如此一来,艺术品市场中的泡沫所指代的已经不再是那些疯狂的作品和陷入疯狂的艺术家,而是那些为获取投资回报而陷入疯狂的投资人,或者说是投机者。
对于真正的藏家而言,当前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亿元拍品的减少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有藏家表示,“从今年的春拍开始,很多藏家都有了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终于又可以买到东西了。”如此的感叹也说明在之前虚高的市场氛围中,真正的藏家却站到了“看的着却摸不到”的行列中,这也就可想而知,那些创下亿元高价的拍品都是由什么人买走的。
艺术基金败走麦城,秋拍下半程仍旧难见亿元拍品
北京龙藏天下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赵祥龙告诉记者,“今年的秋拍是国内大部分艺术品基金的出货时间,而在当前艺术品市场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必定会有很多人选择在这个时期逢低吸纳。从流动性的角度出发,艺术品基金即便面对如此局面,也要硬着头皮继续下去,作品是否亿元成交或者达到预期都要选择出货,实现成交是最重要的。因为国内艺术品基金的运作周期都在二、三年左右,如此之短的运作周期势必会增大流动性风险。市场是有高峰低谷的,艺术品基金在兑付期遭遇市场低谷,过亿元成交已经不是考虑的重点了。”
国内艺术品基金的短期运作模式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增大直接导致了对于市场低谷的规避能力降低,再加上逢低建仓状况的出现,也就如同刘尚勇所说的“亿元拍品失去了资本的继续支撑”,而这也成为了秋拍难有亿元拍品成交的重要原因。在刘尚勇看来,“今年的秋拍季依旧有一些亿元级别的拍品上拍,但能否成交则是未知数。”而此前所传出的北京保利将在秋拍中上拍“广韵楼”藏书的消息也已经被证实,但以估价待询方式上拍的“广韵楼”藏书却很难让人抱有亿元成交的十足信心。为此刘尚勇说道,“广韵楼”是秋拍中极有希望过亿元的拍品,但估价待询也让这种判断打了一些折扣。诚然,春拍看“过云楼”、秋拍看“广韵楼”一话已经成了对今年古籍类拍卖的代名词,但在如此的市场氛围之下,保利的“广韵楼”能否真的突破亿元大关,依旧让很多人为之担着心。
亿元拍品真的那么重要吗
从某种角度讲,拍卖是一个以数字为依据的行业,一家拍卖公司总成交额的背后也是其实力的象征,况且,在拍卖市场群雄逐鹿的今天,实力的强弱也被这一连串的数字所取代。实力的强弱如此,拍卖公司的排名亦是如此。以国内拍卖领域前三甲为例,近几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公司的头名一直被北京保利所占据,而次席则是有着20年经营历史的中国嘉德,北京匡时与北京翰海则保持着对于第三名的争夺,时有轮换。而这样的座次排名则以拍卖公司的成交额作为依据,完全没有将资历、辈分等其他因素纳入到参考依据之中。
换言之,亿元拍品的有无出现对于拍卖公司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不单会为座次排名造成影响,更与公司的收益直接相关。但对于那些真正的藏家而言,收藏自然要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作品,是不是亿元拍品或者过亿成交显然不是最重要的,毕竟收藏艺术品也是一项耗钱的奢侈项目,真正不在乎钱的那些买家砸的估计也不是自己的钱。
当然,艺术品过亿成交能够对市场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但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过亿”而“过亿”,相信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