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卓群,策展人、艺评人。2007年创办《当代艺术》杂志,历任出版人、总编辑。长期从事文字及策展工作,撰写与发表文化评论,札记若干。2009年发起并联合策划“暖冬计划”北京艺术维权。2010年起历任北京白盒子艺术馆副馆长、执行馆长、策展人。陆续策划系列主题性学术群展及艺术家个展。
白盒子艺术馆作为798艺术区最为重要的艺术机构之一,一直关注国内国际当代艺术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思潮,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文化艺术的交流,并致力于跨界艺术的展览展示、学术推广、强调国内外艺术交流的互动与传播。除展出国内外当代著名艺术家艺术作品外,还积极发现、培养、推出年轻的新锐艺术家。
近期,白盒子公布人事变动,长期主持白盒子全面工作的策展人戴卓群将卸下一切日常职务,而青年批评家段君出任白盒子副馆长,接手新工作。记者就此采访了在白盒子履职近三年的策展人戴卓群。
白盒子依旧是一家年轻的机构,虽筚路蓝缕,但功不唐捐
谈及白盒子近期的人事变动,戴卓群表示,在白盒子履职近三年,不算太长但也不短,属于元老级成员,筚路蓝缕,确实有些心力交瘁,也希望能够换换状态。其实在年初就辞去了管理职务,只保留策展人身份主抓展览工作,8月底彻底卸下在白盒子的任职,现在仅是以合作策展人的身份在参与部分展览的工作,包括还有一些展览的项目是很早就确定好的。
据戴卓群介绍,白盒子艺术馆于2009年10月开馆,由企业家孙永增投资创建并担任馆长,同时聘请了资深策展人顾振清出任艺术总监,保证了机构的高水准策展质量,顾振清为白盒子的良性运转尽心尽力,在业内外赢得广泛赞誉。开馆之后的次年春天,受顾振清的邀请,戴卓群进入这家百事待兴的年轻机构并出任策展部总监一职,随后履职副馆长,全面负责机构制度建设与展览机制建设。
2011年9月,随着顾振清的离开,戴卓群接手全局工作。白盒子对展览结构进行了适时调整,同时团队也进入了空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在继续主推中坚艺术家的同时,开辟了针对青年艺术试验项目的积极发掘,并以两周一个展览的速度,交错利用上下两层空间举办了十多项个展和群展,其中既有闫冰、卢征远、娄金这类青年才俊,也有赵能智、焦兴涛、石心宁这一类艺坛中坚。随着“巴西当代艺术展”的开幕,我们看到了白盒子艺术馆国际项目的发力。
谈到对过往工作的总结,戴卓群淡然地说:胡适给人题字,喜欢写‘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喜欢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喜欢写‘功不唐捐’。‘唐捐’是佛经里的话,意思就是泡汤了、白费了。功不唐捐就是努力绝不泡汤、绝不白费。一个人的努力,在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看不见想不到的地方,会生根发叶、开花结果。要认清成功不必在我,但努力必不唐捐。你无心插的柳,有意栽的花,迟早一一兑现。从我第一天走进白盒子,就跟团队讲了一个基本的工作态度,那就是功不唐捐。白盒子作为一家年轻的机构,三年多的努力和求索,我们眼见其成长。
开放性的赢利机构
在白盒子建立之初,由于自身定位的问题,在相当一段时间处于矛盾和纠结状态,非盈利性机构?美术馆?画廊?无从归属,往往为名所束。戴卓群上任以后,根据白盒子自身的条件和现状,提出了“开放性的赢利机构”的定位,并得到孙永增馆长的肯定与支持,开始将空间定义为一个以学术为导向的综合性当代艺术中心,既坚持学术路线,又拓展商业空间,“开放性”强调了机构的态度与形态,也就是一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僵化的目标和定位,永远在蜕变和更新中的机构。
戴卓群坦言:“空间不能自缚手脚,既要孜孜以求于学术,更要大胆做商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白盒子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欧美艺术界像蛇形、白立方、高古轩等一流商业画廊,他们在学术推动上并不比美术馆差。这得益于他们自身强大的赢利能力,因此对于机构来讲,只有充足的资本实力才是品质的保证。”
在对白盒子艺术导向的把握上,戴卓群强调多元价值、兼容并包的思路,但同时在成脉络的研究性项目中探求一种建立在国际视野和现代性语境中更新自身文明资源的取向,这也在白盒子一路走来的展览路线图中隐现。
未来的计划和工作
以后将会更多以独立个体的身份开展实践,毕竟对于策展人或者从事创造性工作来说,机构的工作中大量日常的、隐性的事务,方方面面都要做到位,可谓事无巨细,一旦投入,精力往往被无情的消耗。今天国内艺术机构的生存环境依旧是非常恶劣的,我对任何坚韧地守护这一领域的工作者抱有无比的敬意。
当然,之后做为合作策展人的身份,跟白盒子展览项目方面的合作还会延续,只要力所能及,依旧会尽其所能贡献绵薄之力,也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白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