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约500万张范曾假作流入市面

约500万张范曾假作流入市面

2012-12-10 09:10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本报记者严葭淇北京报道

近些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爆,赝品横行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近日,著名艺术家范曾更爆料说:“市场上99.9%的‘范曾’的画都是假的。”艺术品市场假货究竟有多少?如何在当今高风险的艺术品市场避假买真使投资增值?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著名艺术品品鉴与投资专家吕立新,听他讲述了那些发生在艺术品市场真假博弈的传奇故事。

约500万张范曾假作流入市面

因为范曾的爆料,记者也把“市场上假艺术品究竟有多少”的问题首先抛给了吕立新,而他则以“投资者步步惊心”和“现实非常严峻而残酷”来作答。

“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投资者拿着钱去买艺术品,已经到了一个步步惊心的程度。即便是业内高手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稍一疏忽,买到手的肯定就是赝品伪作。以大家熟悉的齐白石来说,他一生勤奋,画了2万件作品,除去各类美术馆收藏的,在民间流通的大约有几千件,但这些年在各类拍卖会出现的齐白石作品高达几万件,所以绝大部分都是假的。”

对于这种情况,吕立新还进行了类推:上世纪的近100年,中国画坛可谓风云际会群星璀璨,出现了多位艺术巨匠,从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到后来的李可染、李苦禅、王雪涛等,他们的艺术成就足可与历史上任何艺术巅峰时期比肩。但上世纪又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100年,在战争等非常环境下,艺术家们颠沛流离,作品极难保存,传世量自然很少。

 

开一代新风的徐悲鸿,包括他在国外留学时画的近1000张素描在内,存世作品不到3000件,其中的1282件保存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散落在民间可以流通的作品不足1000件;中国画大师潘天寿,仅有800幅左右作品传世,其中大部分也藏于杭州潘天寿纪念馆;山水画大师李可染自称“废画三千”,但他存世的作品还不到3000件,其中大部分也捐给了国家;李苦禅大师的作品也在2000幅左右;津派大画家陈少梅的传世作品不足400件,林风眠大师的就更少了。

从这些大师作品的存世数量,再看看在各大拍卖会、画廊、艺术博览会上出现的所谓大师作品数量,就可以想象打着他们名头的赝品伪作,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范曾因为作品价高量多被人戏称为“印钞机”,最近的拍品成交价总额有2亿元之多。而他则为自己的爆料作了解释。“很多人认为我是个画家,但我画画的时间大概是我读书时间的1/10。”他说他每天早晨5点起来读书,吃完早饭最多画1个小时的画,然后不是论道就是写作,晚上还常常作诗。范曾说,“现在市面上‘范曾’的画有500万张,其实我每年也就画250张左右的画,照此计算,500万张我要画两万年,所以市场上99.9%的‘范曾’的画都是假的。”

2001年,吕立新揣着7万元,跑到安徽合肥,从一个朋友手中,买了十几张当代画家的作品,从此开启了自己的艺术品收藏投资之路。10年过去,吕立新已成为著名的艺术品品鉴和投资专家,他将自己的艺术品投资经验写在了新作《跟着吕立新去买画》中。这本近期大卖的书是国内第一本论述艺术品投资收藏的专著,其中也谈到了很多艺术品作伪和买家上当受骗的故事。

“中国艺术品市场,从1992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场艺术品拍卖会算起,到今年正好20年。20年我们走过的路非常快,成绩是巨大的,但也因为发展太快,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赝品横行是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包括去拍卖会,逛画廊和艺术品博览会,都会看见大量的伪作,即便花大把的钱,甚至几千万上亿元,买回来的也可能全是赝品,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采访中,吕立新讲了几个故事。江苏有位做房地产的王总,在商界赫赫有名。几年前,他在朋友的指点下开始买画。为了买一批所谓的名家作品,他还以极低的价格转让了自己的一块黄金地皮。五六年下来,前后投入了3亿多元,算上卖出去的那块地皮的增值,怎么也有七八个亿。2011年,这位王总资金周转困难,便想出让自己手中的藏画,托朋友找到吕立新帮他去看看画。吕立新在王总自建的豪华美术馆看到了这批“近现代名家”,非常悲惨的是没有一张是真迹,其中一幅花260万买的“齐白石”,在潘家园也就卖260元。

“类似这样的事我经常会遇到,常常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现在,给人看画已经成了我非常犯怵的一件事:看出假画不告诉主人,觉得违背了人家邀你来的美意;告诉他,又实在不忍开这个口伤他的心。”吕立新说,买到假画是几乎所有收藏家都遇到过的事,可以说几乎无一人能幸免。一位在书画市场叱咤风云多年的收藏家,就曾指着一柜子画对他说,这些都是他近几年买的假画。

大师级艺术家的作品因为价高利益大,自然赝品多,或者书画这样的大项做假的也多,别的艺术成就不那么高的艺术家或者艺术品里的小项,情况是否会好些?吕立新表示并非如此。“其实都多,只要是值钱的东西,都有人仿,大批的仿。比如齐白石的多,徐悲鸿的也多,这些大家的都多。就是当代画家仿的人也很多,其实是全面的多。只要有知名度有市场的艺术家,都有人在仿。”而且不管是大项还是小项,包括陶瓷、玉器、古典家具等什么都有人在作伪,只是因为书画是大项,所以看上去赝品更多罢了。

 

赝品如何混入拍卖会

收藏投资艺术品渠道有多种,其中上拍卖会竞拍是许多人的首选。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2108亿元,其中拍卖交易额975亿元,接近整个艺术品交易总额的一半。

原因在于,到拍卖会上买艺术品有诸多好处。一是拍卖会上货源充足,选择空间大,还经常能遇到由艺术家本人或家属提供的代表作;拍卖成交后,还能得到拍卖公司出具的证书、发票及网上可查的成交记录,这些都为艺术品的再流通提供了方便;而拍卖预展上与朋友的交流探讨,更可对艺术品的真赝高下做出更全面的判断;更何况在拍卖会现场潇洒举牌,力压群雄,还能享受到当众消费的快感。

但如今,本该买真拍真的拍卖会却成了赝品汇集的重灾区。“除了拍卖法的不保真条款造成的伪作横行外,暗箱操纵、天价做局、恶意炒作等不规范行为也是目前拍场上的危险因素,有人曾用“步步惊心”一词来形容艺术品拍卖,这一点也不为过。”吕立新说,最近就有一位藏家拿着花了90多万元,从北京某知名拍卖公司拍得的李可染的山水画《漓江清音》,请他给看看,但那分明就是一件伪作。

萝卜快了不洗泥。据吕立新介绍,截至2011年底,光北京就有拍卖公司106家,2011年一年这些拍卖公司共举办了各类拍卖会239场。繁荣的背后,令人质疑的是,究竟有多少拍卖公司是诚信负责、值得信赖的?而成千上万的拍品中,又有多少是货真价实的真品呢?

“前两年,一家很有影响的拍卖公司举办过一场历代帝王书法的专场拍卖,我打电话给故宫博物院的杨丹霞老师,请她发表意见,她慎重地表示,三四十件作品中可能只有两三件差不多。当然,这一专场的作品最后也都一件几十万、几百万地拍了出去。”

 

“作局”是拍卖公司经常使用的手段之一。拍卖中,拍卖公司将“自己人”安排在拍场里和真买家一起举牌,目的是高价将艺术品卖给没有经验的新藏家和持有大量资金急于赚钱的新投资客。而且“越是大宗艺术品,假的比例越高,因为它值得拍一次,值得运作一次。另外,一件齐白石你做成几十万,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只有做成几千万才有人信。”

多年前,当吕立新满怀豪情攒足银两到拍场上买自己的第一件作品——齐白石的《富贵寿桃》时,也遭遇了“作局”。事后虽几经交涉把该赝品退了,但还是让吕立新损失不小。

而更多的藏家买假后,还根本没有吕立新那么“幸运”,那根本就是欲哭无泪投诉无门。“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多藏家买到赝品后,是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我们已经知道有多起买假后,无处维权,这既和我国艺术品市场法律法规的缺失有关,也和艺术品市场的体制不健全有关。所以知假拍假已成为大家心知肚明的一件事了,因为拍完之后也不会受到任何处罚。”

吕立新说,他还亲眼见过更明目张胆的欺骗行为:有的拍卖公司竟在假画下面注上了经画家本人鉴定为真迹的说明。而为了避免纠纷,有的拍卖公司也会“仁慈”地帮买到赝品的藏家,共同玩一出“击鼓传花”的游戏。那就是将赝品继续上拍,等待下一位倒霉者。

而如此乱象,在拍卖业成熟规范的西方国家根本是无法想象的。“艺术品作伪、知假拍假在西方国家都是要判重刑的。前几年有个著名的拍卖公司因为恶意售假,总经理被判了十几年,这在全世界都很轰动。而在中国,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非常严重,就是可以随便举牌,举完又不付款,这在国外也要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吕立新说,在欧盟一些国家,法律对在拍卖会上的买家也作了严格规定:如果买家竞拍成功后拒绝付款,将被判处2.25万欧元罚款和6个月监禁。

 

造假手段花样翻新

采访中,记者对这支庞大的艺术品造假队伍很是好奇,究竟是什么人在从事这项获利丰厚坑人骗人而无甚风险的工作呢?吕立新表示,他无法确定,“应该什么人都有吧,有些机构也在作假,在临摹古画,有些就是从事美术创作的专业人士。有些拍卖公司甚至自己定制仿品上拍。”

而艺术品造假早已形成一个完备的产业链了。“如果在别的行业骗人10万、100万,早就该判重刑了,而在艺术品领域,作伪骗了1000万,别人还觉得你有能耐呢。”至于作假手段,吕立新说,有些是臆造,有些是将艺术家的作品东拼西凑做出来的,还有是在著录上做文章,甚至请不良专家共同作假。总之是挖空心思,花样翻新。

吕立新讲了很多年前的一件往事。一天早上,有位客人拿着一幅画到了吕立新的办公室,希望帮着鉴定一下。吕立新一看便知这是一幅仿黄永玉的伪作。但客人接着又从包里掏出了一本杂志,说这幅画在这本刊物刊登过,应该是真迹。这是一本1978年出版的《美术》月刊,吕立新翻开,果然有这幅作品。客人走后,吕立新犯起了嘀咕:那分明是张假画,怎么会刊登在权威刊物上呢?他便让工作人员费了很多周折去图书馆把那一期《美术》杂志借出来,结果翻遍全刊也没能找到那幅画。他恍然大悟:原来,不仅那幅画是伪作,那本《美术》杂志也是一本伪刊。

吕立新说,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艺术品出版物的作伪。最近几年这种作伪手段已司空见惯,“如果你到各地古玩市场去看高仿书画品,销售者都会主动向你推荐带有出版物的伪作。”而且现在书画方面的作伪出版物五花八门,有的整本是假画,也有的是在真画中掺进几张假画,既有艺术家的专著大画集,也有专业杂志期刊,利用的都是人们对书画著录的信赖和追捧。

而专家鉴定出错有两种情况:一是故意的,一是无意的。其中因为受到利益驱使,专家误断,害人不浅,闹得沸沸扬扬的“汉代玉凳”事件就属此类。吕立新表示,现在请专家鉴定有个怪现像:尺度严、把关紧的专家,请他的人少;而给钱就胡乱开证书的专家反而找他的人多。这说明,许多人明明知道自己的东西是假的,找专家的目的也不是为把东西弄明白,而只是想借专家的名头把东西给“忽悠”出去。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